第A02版:要闻

本报记者走近爱心领航车队队员这群特殊的“劳动者”

保驾护航,每一趟都是挑战

  □记者 徐兢辉、见习记者 夏昊森

  近日,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发布“第112号通告”:全市出租车恢复运营。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们又在城市中忙碌起来,将市民“护送”到一个又一个目的地。

  你可知道,在无锡,却有这样一群出租车驾驶员,正以另一种形式为这座城市的运转保驾护航,他们——就是爱心领航车队的队员们。

  “五一”前夕,本报记者走近这群特殊的“劳动者”,将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

  回家!

  有人却被“拦在家门外”

  “领航”两个字,看似简单,但在领航车队队员、54岁的无锡交旅交通出租公司驾驶员邱冬青眼中,挑战不小,责任更重比泰山。

  “从前送的‘客人’在自己车上,如今送的‘客人’在另一辆车上,大不一样。”从1993年就执掌方向盘算起,今年已是邱冬青开出租的第29个年头。作为队里德高望重的老师傅,他给我们细数着“领航”的要点:一对一、点对点,“即到即卸即返”全闭环,这就要求他们从货车营地出发,就得目不转睛,从运输至卸货、再到离锡环节,必须“寸步不离”。

  “真的,这担子不轻。”老邱说到“担子”两个字时,脸色凝重地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肩膀,“不能有一点疏忽,不能有‘万一’。”

  “为了领航,老邱还被老婆拦在自家门口呢!”旁边的另一位领航队员打趣道。原来,自从加入护航,每天回家,他都会被妻子拦在家门外,用酒精消毒好几遍才给进门,刚开始,这让他感觉自己有点儿被嫌弃了,还有点小伤感。“从小在无锡长大,这些年每天在城里转,看着无锡日新月异,心里欢喜。为了城市大家出点力,是自愿的,为了自己小家,回家多消几遍毒,也是防疫要求。”

  打卡!

  4张照片定格领航瞬间

  “都是驾驶员,他们比我们更不容易,彼此理解配合,提高转运效率,才能共克时艰。”车队队长闫永坤感慨道,作为我市领航车队的首批驾驶员,4月5日至今,他和他的队员们每天辗转货车营地、目的地及高速道口,因高架等路面货车禁行,绕道是家常便饭,市内单程70公里以上是常态。忙碌的时候,一天要出车六七趟,日行路程最高可达400公里。

  每一趟护航,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遭遇不同的挑战,但这并没有难住这些平均驾龄十多年的老司机。比如,在经过十字路口时,有的拖挂货车长达十几米,驶离时信号灯已转红,很容易导致跟丢货车。“刚开始,我们一般是紧跟在货车后头,现在,我们都会选择货车旁的同向车道,并肩而行。”

  “每趟护航记录都有‘四张照片’留档。”说着,闫永坤将手机工作群的相册展示给记者,并解释道,为严格落实闭环管理责任,队员需定时定点拍照发送至工作群报备。“四张照片”代表四个节点——营地出发、到达企业、完成卸货、到达卡口离锡,有了时间线和地点的标注,整个护航环节清晰、直观。刚开始,大家都用手机自带的相机拍,拍完了还要编辑,费时费力。经过摸索,护航车队都用上了一款名为“水印相机”的拍摄软件,时间地点一键生成,一目了然。

  虚惊!

  领航司机失联1小时

  领航看似平淡无奇,其实不然。前不久,车队还是出现了一次充满温情的“险情”。

  “报告,护航车队苏B8T862驾驶员陈旭失联已1小时!”

  “什么情况?”

  “护航结束的打卡照片一个小时前就收到了,驾驶员到现在还没归队。”……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车队负责人黄非说,陈旭是车队的骨干驾驶员,平时虽话不多,但是踏实肯干,所以这次被安排在压力最大的白班。这段时间以来,每一次领航都能出色完成任务,让人很是放心。失联一小时,不应该出现在他的身上。后来,直到拨通家属电话才知,他在护航任务完成后返家给卧病在床的母亲喂饭,忙碌中错过了手机消息。

  “车队24小时两班倒轮轴转,大家都很辛苦。”陈旭说,当时,他担心调班会给车队添麻烦,所以,这十几天他一直是朝九晚九默默护航,并未将家中特殊情况告诉别人。目前,他已被协调至晚班,使他有空照护陪伴母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聚少离多,在领航车队也是常态。

  “我女儿有半个月没见到我了。”黄非坦言,这些天,除现场指挥、派发驾驶员餐食外,还需组织车辆消杀及新能源车辆定点充电等收尾工作,每日工作完都接近凌晨。

  记者发现,虽然场内已设专属等待区可供休息,为了随时跟上护航任务,现场的30多名护航队员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在车内待命。随着调度指令从广播喇叭中依次传出,他们发动引擎,踏上下一趟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