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湖湾研发新企业 首季增速创新高

科技赋能,让产业产值和结构“双向奔赴”

  本报讯 近日,记者在位于滴翠路上的滨湖区行政审批局企业登记中心大厅看到,虽已到饭点,但依旧忙碌一片,企业开办窗口上方的大屏幕上,一直填满了排队号。

  今年以来,虽然遭遇疫情影响,但新增企业数量不降反升。今年前3个月,滨湖区新设企业1341户,同比增长65.76%,平均每天近15家企业诞生。放大到无锡全市,一季度全市新增企业1.27万户,同比增长11.76%,滨湖企业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在新企业助推下,该区在业市场主体首次突破7万户,达到了7.03万户。

  如果按行业具体分析,滨湖新增企业户数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31户,批发和零售业245户,建筑业186户,与往年类似。不过可喜的是,科技研发类企业比重进一步加大,2021年一季度900户新增企业中,科研类企业(255户)占比28.33%,而今年新增科研类企业占比则提高到了32.14%。

  一季度新增企业数量创新高的同时,创业者眼光既务实又长远,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经营范围和优势产业方向之间的匹配度越来越高。比如,一季度马山、蠡园、胡埭等三地企业增速分别以130.95%、126.53%、117.32%排名前三,而这三地分别又是无锡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三大优势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

  根据滨湖“5+4+3”产业体系,未来滨湖将围绕五大优势产业(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智能网联汽车、文化旅游)、四大特色产业(数字影视、“两机”、低碳环保、创意设计)、三大未来产业(元宇宙、量子科技、人工智能)谋篇布局,精耕空间,精选项目,精筑环境,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精致化提升。

  滨湖区相关人士在解读相关数据时表示,今年以来,东泉科创载体、度假区生物医药科研用房、仪表厂等地块科创载体已经先行开工,全区全年要推动建设科创载体100万平方米,到2024年,境内科创载体面积将达600万平方米。科创载体大力推进建设的同时,载体未来的主体——科研类企业进驻步伐也紧紧跟上,而完备的配套政务服务水平也在持续提升,通过推广“全链通”线上平台,线下设立联办专窗,企业开办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已成常态。

  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企业兴则经济兴。如果把新设企业注册视作一支探测湖湾投资热情的“温度计”,那么一季度最新产值数据就是最直观的说明。

  一季度滨湖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位,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重大项目上稳步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2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6.4亿元,增长25.8%。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3.7亿元,增幅10.3%。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8.7亿元,增幅5.1%。服务业增速继续领先,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亿元,增长10.9%,全市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设企业中,和新兴产业相关的研发类企业比重及投资额进一步增加,在延长优势产业链的同时,也让区域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从产业比重上看,一季度滨湖新增第一产业企业占比0.22%,第二产业企业占比19.31%,第三产业企业户数占比80.46%,全区新增企业产业结构继续保持“三、二、一”格局。 (邵旭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