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数字赋能,让司法为民服务不停歇

  □ 诸啸军

  智慧法院,也被称为数字法院,也许你以为就是简单地把打官司搬到网络上。这样理解智慧法院,正确但不完整。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确实只要通过手机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大部分的诉讼活动,而在法律人眼中,智慧法院不仅要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诉讼服务,更重要的是能实现审判执行工作再提速,全方位提升法院管理水平,助力打造高质量司法,让每一个人在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同时,还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司法改革红利。

  建设智慧法院,就是围绕“寻找事实、寻找法律”这一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基本属性,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作用,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法官办案提供便捷实用的智能化辅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司法为民便民利民方式,为人民法院深化改革、建设过硬队伍提供有力的制约监督手段。

  如今,无锡市民可以感受到智慧法院带来的诸多便利。持续的疫情防控阻不断诉讼之路,以掌上“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电脑上“无锡法院诉讼服务网”、电话“12368”热线,以及户外“24小时诉讼服务站”为核心的互联网诉讼服务平台,正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立案手续、提交证据材料。网上开庭、线上调解等方式,让有需要的人在虚拟云法庭上“面对面”表达自己的诉求。短信铃声一响,法律文书就送到了手机上。对准立案通知书上的二维码扫一下,就可以随时查阅自己的案件进展信息。今年前4个月,无锡两级法院已完成网上立案3595件,开展网上调解约谈9440人次,网上开庭4674次,实施电子送达283008次。可以说,一站式诉讼服务实现了司法为民服务不停歇。

  以“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深入,对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影响同样是深刻的。以智能语音转写、卷宗材料智能编目、类案智能推送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无纸化网上办案和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为代表的审判流程再造,以虚假诉讼评估和办案风险预警为代表的大数据深度利用,都在不断改变着法官的办案习惯,有效支撑审判执行工作质效不断提升。

  智慧法院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也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离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和要求存在不小差距。需要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方面持续发力,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只有不断创新理念和方法,坚持“以人为本、需求为先、理念创新、效能优先”的发展思路,组织实施“数字赋能司法”专项行动,才能推动智能应用在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司法决策等方面的深度应用,努力构建覆盖多元解纷、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司法管理等业务环节的跨部门协同应用体系。此外,要充分利用5G、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将业务应用和智能服务向移动端延伸拓展,构建泛在、灵活、便捷、多元的智慧法院。

  (作者系机关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