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康权
4月6日,“新阶历史大剧”《山河月明》在北京卫视和优酷视频共同播出,收视率不俗,说明观众对于历史正剧类作品抱有很高的期待。该剧反映了明朝初期的大历史,体现了明朝几代皇帝的大胸怀、大格局。导演高希希用镜头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部从洪武年代到永乐年代的人物群像大戏,也为观众徐徐展开了一幅有关战争、政治、亲情的历史画卷。
朱棣靖难北伐的“路线图”
《山河月明》从一种趣味性的角度输出了历史题材的内容,让观众知道历史正剧也可以充满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朱元璋与马皇后一起在皇宫里吃饭,马皇后亲自下厨,穿的是最朴素的衣衫,餐桌上摆的不是满汉全席、山珍海味,而仅是普普通通的两个家常菜、一份粥,还有朱元璋最喜欢的大饼;两人闲聊时,马皇后手里做着纳鞋底的针线活……俨然一对农村夫妇的田园生活片段。这也是这部新阶历史剧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吧,一方面生动展现了明朝皇室生活的烟火气息,另一方面又将战场上戎马相争的烟火气息表现得更加浓烈。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迸发出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曙光。明成祖朱棣继承了父亲朱元璋的铁血手段,杀伐决断,发动“靖难之役”,迁都北京,疏浚大运河,设置内阁和东厂,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并且亲征北伐,加强对边境管控,开创“永乐盛世”。
《山河月明》绘就了燕王朱棣的起兵造反图,以及永乐大帝朱棣的五次北伐出征图,勾勒出朱棣要稳稳守住这片来之不易的大明江山的一片赤胆忠心。
朱棣与父兄的“亲情图”
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但他并非以太子之位继位,而是起兵推翻了自己侄子建文帝后登上帝位的。
父子情深血浓于水。朱棣在朱元璋时代被封为燕王。朱元璋平时特别喜欢这个四儿子,因为朱棣的性格特别像自己。朱元璋本想将徐达大将军的长女徐妙云许配给朱棣,但年少的朱棣性格倔强,桀骜不驯,宁愿去打仗,也不愿娶徐妙云为妻。朱元璋得知朱棣在军营被棒打四十军棍时,还是忍不住心疼,特意去帐中探望。陈宝国饰演的朱元璋一方面具有农民领袖的霸道,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父亲的铁骨柔情,将父子情深演绎得惟妙惟肖。
父子从政理念有所不同。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亲自处理,借“胡惟庸案”“蓝玉案”等铲除大贪官集团利益链,肃清了当时的官场风气。明成祖朱棣执政时,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完善地方监察制度,为明代分遣朝臣巡行天下的巡抚制度奠定了基础。永乐年间,朱棣恢复洪武时废除的锦衣卫,设立东厂,合称“厂卫”,天下臣民都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下。影视剧中,朱棣完善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内阁制度的雏形。
朱棣不仅与父亲感情深厚,与兄长朱标也一直交好,观众在《山河月明》中看到的便是这对兄弟虽然生在皇家,却丝毫没有皇位之争的龌龊,相反兄友弟恭,互相帮衬。
兄弟情之一:剧中朱标比朱棣大四岁,从小就带着朱棣一起学习、生活,后来朱标又让朱棣带着十二弟,他们一起爬树掏鸟窝,一起逃课耍水玩。由此可见,老朱家的几个兄弟从小时候开始就培养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兄弟情之二:剧中的太子朱标从小就被当作接班人培养,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朱标向父亲朱元璋建议,将三位弟弟分封到边境去做藩王,保护边戍。朱棣作为戍边的三王之一,对兄长朱标忠心耿耿,这样的安排无论从家族亲情还是从政治上来说,当时都是非常正确的。
兄弟情之三: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标因风寒病逝,朱棣痛不欲生,几天不吃不喝,“大哥,大哥”哭喊不停,还专门邀请道衍大师为兄长诵经祈福,剧中场景展现出朱棣感人至深的思兄之情。
朱棣与皇侄的“靖难图”
朱允炆生于应天(今南京),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燕王朱棣的大侄子。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继位,厉行削藩政策,以罪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湘王自焚而死,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山河月明》中,朱棣终生未放弃寻找朱允炆的下落。朱棣攻入皇宫时,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即位后,整日惴惴不安,到处寻觅其下落,一方面是叔侄关系使然,另一方面是担心有朝一日朱允炆会号令天下讨伐自己。朱允炆的失踪有两个版本说法,一是装成和尚出逃了;另一说是出海避难了。于是永乐大帝朱棣命令郑和下西洋,不惜花费巨资,到处寻找。
剧中,叔侄统治国家的方略理念不同。朱允炆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朱棣却不同,崇尚武力治国,以酷刑厉法为本,更相信强权即是合理。他发动“靖难之役”,强调自己是嫡子,宣扬继位的合法性。朱棣杀害直言敢谏的一代名儒方孝孺,就说明他的价值观与朱允炆是截然不同的。朱棣推翻侄子建文帝的统治,就是为了遵循朱元璋的祖制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