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是“爱肤日”,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公布并分析了部分化妆品抽检结果:美容美发场所及宾馆酒店等流通领域的化妆品合格率较低,网购产品则是引起消费者不良反应的主要来源。
来自市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安全抽检监测处的数据显示,去年共对全市流通领域和使用领域的化妆品抽检150批次,集中在洗化用品、染发烫发类化妆品、膏霜乳液为主的护肤类,以及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美白祛斑类产品。其中,美容美发场所及宾馆酒店等流通领域所抽产品合格率最低,主要问题集中在检测结果与标签成分表不一致,菌落总数、有效物含量、总有效物等标签标注的执行标准使用已废止的标准。其中,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项目不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容易引致皮肤过敏。
“抽检结果说明化妆品标签标识问题依旧是常见不合格原因所在。”市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安全抽检监测处人士认为,这反映了企业没有将产品标签管理与质量安全置于同等高度对待。
而引起消费者不良反应的产品多来源于网购。市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分析了我市去年以来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其中网购化妆品共计715例次,占比60.70%。产品购买地点涉及淘宝、天猫店铺等电商平台,以及微商和代购。不良反应发生对象主要为女性,以21—40岁的青年女性居多。产品类别集中在妆水、乳液和霜,以及祛斑类和防晒类产品。(周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