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让孩子多动手 家长需要少插手

  □ 刘爱燕

  因为生活需要,前些日子网购了一个置物架并自行安装。上一年级的孩子放学回家,看到一地的板材和配件来了兴致,就想安装。孩子奶奶不让,孩子就撅起嘴,一脸失落。笔者心想:何不让孩子试试呢,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就行。跟孩子商量好后,两人就动起手来。安装的过程中,孩子不但会看图纸,找配件,拧螺丝,还学会了钉小钉子,发现装错后再研究、返工,忙得不亦乐乎,等爸爸回来,他还自豪地展示劳动成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和赞扬。后来的几天孩子都因此精神奕奕,心情愉悦。

  允许孩子多动手、多尝试,不但能让孩子体会到乐趣,还能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拓展思维,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处事能力、增加生活经验,体会到成就感和价值感。思维的力量是无限的,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协调能力,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有时候并不是孩子娇气、懒惰,不想做事,不会干事,而是不愿意做事,因为有些家庭是“一次终结”模式,即一做事就会遭到家长的批评,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对,孩子得不到支持,自信心受到打击,如此循环下去,就不愿意再去做事,也没有勇气再去尝试了。还有的孩子是没有机会做事,因为有些家长不放心孩子做事,总担心孩子受累、受伤,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尤其是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习惯包揽,时间久了,孩子越来越没有机会尝试,也就慢慢断了想尝试的念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思维协调能力的提升都会受到影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的成长不只是学习这一件事,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部最近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学生需要多劳动、多动手。家长要扩大自己的内心空间,少干涉、少插手,多鼓励、多肯定,让孩子多一些机会去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来;给孩子多一些机会去试错,在错误的基础上获得新的认知;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生长,增加更多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耐受力更强,发展的空间自然广阔。

  (作者单位:无锡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