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以来,“江苏好人”推选活动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凡人善举,联动各地选树一批来自基层抗疫一线的榜样人物。在近日公布的“抗疫中的江苏好人”名单中,我市卫健系统有2人入选,分别是无锡市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科副科长许祝平和梁溪区清名桥街道南禅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金艳。本期就让我们走近两位“80后”女士。
1981年出生的许祝平是无锡市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科副科长、无锡市援连云港流调队队长。今年3月,许祝平带领无锡流调队辗转援助连云港、南京两地,连夜奋战,共完成52个流行病学调查项目,为当地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
■ 奔赴两城斩断病毒传播链
今年3月5日,许祝平带领由市区两级疾控中心20名业务骨干组成的无锡市援连云港流调队,连夜奔赴连云港开展流调工作。“做流调工作讲究的就是要争分夺秒,这样才能跑赢病毒,斩断疫情传播链条。”一到连云港,他们就连夜开展流调工作直到天明。
在连云港战斗的15天中,她和队员们平均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拨打流调电话万余次,不断综合自己掌握的流调信息以及公安、工信部门提供的情报进行匹配分析,确保密接、次密接排查推送“零缺漏”,高质量完成各阶段的流调报告和上级交办的溯源调查任务。
结束连云港的战斗后,许祝平立即带领队员直接转战南京,协助当地开展病例流调、溯源、风险点现场排查、密接、次密接调查核实等工作,忘我出色的工作同样赢得了当地政府的好评。
■ 带好队伍提升防控硬实力
近年来,许祝平一直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有着深厚的业务和科研能力储备,参与了无锡本地多起疫情处置工作,多年积累的疫情处置经验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流调队的20名队员平均年龄31岁,有些队员还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兵”,流行病学调查经验还不足。作为领队,面对年轻队员的疑问,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在第一时间给出专业精准的解答和指导。为了让队员们多休息,每天她总是第一个开始工作,最后一个收工。她说,支援工作虽然辛苦,但大家做好了总结与提炼,可以把成熟的队伍和经验带回家,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底气。
■ 舍弃小家日夜兼程筑防线
3月30日晚,无锡多个区域进入全员核酸检测、管控状态,本土疫情防控战再次吹响集结号。
此时的许祝平刚刚结束援连云港、援南京任务回到无锡,近一个月高强度连续作战后,她仍顾不上休息,再次投入到本地疫情防控中,立足“快、准、稳”,在隔离酒店就地开始了新一轮流调溯源。这一忙,又是一个个不眠之夜。
“疫情防控是疾控人的主责主业,追溯传染源、探寻行动轨迹、排查密接者,跑在病毒之前,精准划定防控区域,每一项工作都不容有失。”自2021年加入无锡疾控应急流调队后,许祝平一直在无锡应急流调队集中办公点加班加点,接到支援任务后更是第一时间报名出征,能回家的时间屈指可数。
六年级的女儿吐槽自己来自一个“非典型性单亲家庭”。但令人欣慰的是,许祝平的家属给予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身为疾控人,保卫千家万户的健康平安,就是对家人最好的守护!”(周元雅、沈霜荞)
周金艳:迎难而上当好居民健康守护神
1984年出生的周金艳是梁溪区清名桥街道南禅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社区卫生机构发展等工作中,她团结带领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发挥专业特长,守护群众健康。
■ 基层卫生防疫的“领队”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骤然打响。作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大年三十晚上,她连夜赶回中心,与中心班子共同商议和部署辖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她还带头到火车站卡口测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筹建发热留观病区。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核酸采样的主力军。中心承担起应检尽检采样、居家健康监测人员上门采样、区域全员核酸检测等各种采样任务。2022年以来,中心已累计采样15.3万人次。2021年初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全面推开,周金艳按照规范要求制定优化接种流程,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扩充接种队伍,提高接种能力。她集思广益、拓展思路,组建疫苗接种小分队,走进企业、机关、学校、景点开设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5+2”“白加黑”,始终坚守在新冠疫苗接种的第一线。2021年中心完成新冠疫苗接种12.8万人次。
■ 社区卫生中心发展的“舵手”
在疫情防控的这两年多里,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发展实属不易。周金艳在狠抓“优质服务基层行”的基础上,完成了市二院医联体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工作。她鼓励各条线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更好地为辖区居民健康服务。在她的支持下,妇科引进阴道冲洗和盆底康复技术,中医科开展隔姜灸、针刺治疗、威伐光、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小针刀等新技术新项目,中心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 基层卫生服务的“先锋”
对于辖区内腿脚不方便的居民,周金艳定期上门探访已经成了习惯。即便是当了中心主任,她依然坚持每年去看望那些老人,并送上生活物资,好多老人都夸她比亲闺女还亲。她还带领中心医务人员连续五年到辖区寿星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为老人健康体检送上门。防控工作中她还对中心员工关怀备至,“给每位外出采样的职工都要配备好一份物资,每人准备两片暖宝宝”。单位有同事手术住院,周金艳第一时间赶去探望;对于经济困难的职工,她时常给予帮助。
(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