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年,9岁的维克多·雨果随母亲去西班牙与在拿破仑军队中任职的父亲团聚。他在一个陈列廊里,看到两个巨大、精美的中国花瓶,内心被深深触动,开始对陌生的中国产生无尽的遐想。
在两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新华社记者走进位于巴黎孚日广场的雨果故居博物馆。拾阶而上,在位于三楼的大文豪雨果亲手设计的“中国客厅”里,摆满了中国瓷器、漆木家具、宫灯、装饰竹帘……客厅摆设营造出绚丽又独特的中式文化氛围。
巴黎、根西岛雨果故居博物馆馆长热拉尔·奥迪内介绍说,“中国客厅”房间的装饰,体现了雨果和德鲁埃对中国文化共同的喜爱和欣赏。雨果无论在巴黎还是在流亡根西岛期间,都不断收集中国艺术品。然后,他借鉴“中国元素”装饰德鲁埃的房间。房间内的木刻和漆器上的图案都是雨果本人绘制后,请根西岛的木匠进行雕刻。“雨果受中国家具、瓷器上人物、花鸟图案的启发,借鉴中国艺术的笔触进行再创作,他沉浸在一种中国画家的感觉中。”奥迪内说。
奥迪内认为,中国工艺品、瓷器等从18世纪开始风行欧洲,中国文化与西方的不同让欧洲人着迷。“具体来说,瓷器、漆木家具、丝绸等,作为文化的载体进入欧洲,中国文化表现事物和人物的艺术方式,与欧洲人非常不同。因此,对于雨果来说,中国文化无疑是他梦想中的元素:它的独特、它的不寻常、它的美、它能激发出人的巨大好奇。雨果试图找到理解中国文化的钥匙。”
(据新华社巴黎6月15日电)
上图为6月14日,游客在位于法国巴黎的雨果故居参观“中国客厅”。(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