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宜兴市丁蜀镇任墅村的红卫紫砂雕塑村,栩栩如生的墙体彩绘映入眼帘,整个村庄艺术感、活力感满满。来到这里的游客除了选购陶艺产品,更能一路欣赏特色村落美景,感受惬意的小城慢生活。
在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过程中,作为宜兴的“特色城区”,丁蜀创新思路,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围绕“特”字做文章,打造“陶式”慢生活小城。
文化赋能
特色化更新“琢石出玉”
到得义楼茶馆喝杯茶,去伴山小馆来杯咖啡,或是逛逛紫砂工作室……在蜀山古南街,处处体现着丁蜀“陶式”慢生活的雅致。与许多历史文化街区不一样的是,蜀山古南街坚持渐进式活化修复改造,原住民不搬迁,让这条古街充满烟火气。
近年来,以陶文化为主线,丁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除了古南街,还有青龙山公园、前墅龙窑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建成或修复。在更新过程中,丁蜀镇不仅坚持以“小切口”体现国际化“大战路”,而且将其与陶瓷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让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更深入了解丁蜀、了解紫砂,一批串起“慢生活”的载体呼之欲出,黄龙山地质公园、蜀山蠡河两岸及西街、紫砂二厂等一批文旅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未来,陶瓷供销码头、小窑墩青瓷遗址等多个具有“丁蜀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的更新升级也将提上日程。
在丁蜀西望村、洋渚村、蜀山社区等陶艺集聚地,通过人居环境的整治,成为一处处新景点,有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让游客不仅仅只是前来采购,更是慢下来细细品味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丁蜀镇镇长伍震球说,经过数年的打造,今年,丁蜀历史文化“琢石出玉、串联成链”工程将实现整体性突破,期待越来越多的“背包客”前来探寻感受“陶式”慢生活的独特魅力。
创意赋能
四大品牌活动成网红
“慢生活”不仅有“观”,更要有“感”。富有生活气息的城市元素、各类特色活动等便是“慢生活”深度体验的最佳窗口。
如今每到节假日,丁蜀各类文化创意活动层出不穷,逛集市、看展览、听讲座、观民俗……越来越多的游客沉浸其中。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丁蜀的“蜀山雅集”“东坡夜读”“柴烧艺术节”“丁蜀十二时辰”四大网红品牌。
以“东坡夜读”项目为例。丁蜀人爱读书,多年来图书借阅量位居宜兴首位。历经2年时间的打磨和沉淀,“东坡夜读”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据活动主办方、镇宣传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东坡夜读”全新改版,以综艺访谈的形式呈现,邀请专业人物品读经典、分享感悟,最近一期活动中,他们邀请了4位青年企业家以“一起创未来”为主题,在古南街上畅谈梦想、责任和使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墅龙窑”,近年来恢复传统柴烧,每到开窑时盛况空前,沉浸式汉服走秀讲述前墅龙窑的“前世今生”、茶道古筝传统表演弘扬陶都明珠的深厚底蕴。
此外,去年以来,丁蜀镇开展最美陶文化院落、最美茶空间、丁蜀十碗面等各类系列评选活动。不仅提高了市民参与打造“慢生活”的积极性,更让“慢生活”元素延展到街头巷尾。一处院落、一处茶室、一碗面……都能成为“陶式生活”的代表。
生态赋能
水环境“难点”成“看点”
陶瓷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一方山水。擦亮“陶都明珠”品牌的同时,丁蜀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河湖建设,让生态与文化有机相融,打造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样板。
25公里太湖岸线,4条省控入太湖河道,丁蜀镇在治水上任务较重。据该镇相关负责人透露,过去,丁蜀的河道水质多次上“黑榜”,让人很是头疼。但今年以来,几个国考断面水质已较为稳定。近日,无锡市相关部门发布的3、4月份督查结果通报中,丁蜀镇登上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红榜”。
丁蜀镇通过各部门联动、系统集成推进,让一个个攻坚“难点”变成城市“看点”。在大浦港,今年不但拆除了原有码头、违章建筑,还将区域内一家石墨粉加工企业关停拆除到位。如今,修葺一新的亲水景观廊架充满陶都特色,沿岸绿植重新规整后也更富层次感,真正实现还景于民。而这样的集成工作法已延伸至农业、城建、城管等多个领域。
树在水中长,船在林间行。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和多方面的开发,如今的太湖绿道宛如一片“绿色海洋”。这片“水下森林”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水上”池杉林超6万平方米。如今,在丁蜀太湖岸线,原生态的太湖绿道、焕然一新的入太湖河道、田园风味的农业生态园串点成线,天然的“郊野公园”成为游客露营观光的新选择。
(胡志杰 蒋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