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当看到阳山镇‘关爱·圆梦’乡村振兴实习岗位招聘的信息时,我开心极了,第一时间就报了名。”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学生薛佳漪应聘获得了镇网络宣传科勤工俭学岗位,开始了自己的暑期生活。自5月12日起,阳山镇启动“关爱·圆梦”工程,为大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勤工俭学岗位,帮助他们凭劳动获取报酬、锤炼意志、增长阅历。目前,首批21名大学生已经走上勤工俭学的岗位。
“以前,总感觉村里的工作应该是很轻松的,但是自己真正来做时,才知道做一名合格的村委工作人员也是很不容易。”6月13日10时,在阳山镇普照村党群服务中心窗口,大学生崔炜利用接听电话的间隙,才能抽空说几句话。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他一直居家在线上课。听到镇里招聘勤工俭学的岗位后就立即报了名。“自早上来到窗口,电话声就没停过。这几天,我们要统计从高风险地区回来的居民情况,不是在打电话就是在接电话。”他腼腆地说。为了帮助青年学子更好成长,阳山镇总工会与镇党委组织科一起,已经为参与勤工俭学实践的大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实习培训计划,将组织大学生深入乡村、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并与阳山优秀青年人才开展面对面交流,帮助青年学子更好地了解家乡。“通过‘关爱·圆梦’工程这一平台,也为阳山发现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机会。”镇党委组织科负责人说。
“在助学上,将变以往的‘输血’为‘造血’,让更多学子用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报酬,进一步增强自强自立的意识。”据镇总工会主席张谷介绍,首批参与勤工俭学的21名大学生,平均月收入达3000元。针对青年学子暑期勤工俭学的需求,前段时间,全镇各级工会组织上下联动,工作人员深入工厂、家庭农场、农家乐、合作社,从企业管理、经营状况、薪资水平,到生产条件、安全状况,详细了解、仔细审核,确保把最规范、最优质、最放心的企业优先纳入“关爱·圆梦”社会实践基地。经过仔细筛选,目前,全镇已有30余家单位参与“关爱·圆梦”工程,预计将为青年学子提供360多个勤工俭学岗位。“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镇里还为每个学子购买了保险。”张谷说。(俞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