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热闻

用“宁静指数”提升“幸福指数”

  市民的“幸福指数”与生活环境的“宁静指数”紧密关联。噪声治理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

  宁静指数,顾名思义,就是对噪声监测形成的指数,直接表明声环境质量的优劣。《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居民区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5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但是在生活中,建筑工地施工的轰鸣声、小区楼下广场舞巨大的音响声、邻居家装修时的噪声远远超过这一标准,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

  “宁静指数”关系到市民的“健康指数”。城市运行,不可能保持绝对安静,但是如果城市中的噪声已危害到市民的身心健康,就要毫不犹豫地按下“静音键”,以“宁静指数”提升市民“健康指数”。

  “宁静指数”关系到市民的“幸福指数”。《2021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在“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接到的公众举报中,噪声扰民问题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大气污染。可以说,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城市中的人与人、家与家之间往往只是一墙之隔,生活噪声、家庭装修噪声、设备噪声等很容易穿墙而过,对邻居生活造成影响。居住环境好不好,自己家只能占一半,另一半是邻里环境。一套房子,不管装修多么豪华、讲究,一旦噪声不断,就会迅速拉低居住体验,生活幸福感也会急剧降低。

  宁静也是生活必需品。治理噪声污染,要让城市该安静的时候安静、该安静的地方安静。比如工厂生产、建筑施工自然会有一定噪声,但小区、学校等生活学习区域就应该保持相对安静;道路交通平时噪声比较大,但中高考期间考场附近车辆就应该减少甚至禁止鸣笛,保持安静。(王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