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警方周刊

揭秘!缉毒警的“马赛克”人生

  【缉毒警察】一个在刀尖上行走的职业,一群从不以正脸出现在大众面前的人。有许多影视剧都刻画了缉毒警不顾危险深入虎穴、与毒贩斗智斗勇的英雄形象。那么在现实中,他们的工作是怎样的呢?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本期周刊采访了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三大队大队长郭朝伟,为大家揭秘缉毒警的“马赛克”人生。

  编者按:蒙着面罩的特警、穿着白大褂的法医、不穿制服的缉毒警、与代码为伍的网警……还有多少鲜为人知的警种?他们到底做些什么工作?都会遇到怎样的人和事?警方周刊将开设“警察研究所”专栏,陆续带大家一起揭开他们的“面纱”,了解他们的故事。

  郭朝伟,从事缉毒工作24年,累计出差办案2000余天,行程9万余公里,经手抓捕毒贩2300余名,主导和参与侦破贩毒案件累计超过2000起,缴获各类毒品700千克,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7次,获“江苏最美警察”“无锡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问:缉毒警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答:缉毒其实只是禁毒工作的一项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打击涉毒违法犯罪。1997年,市公安局成立禁毒处,承担涉毒违法犯罪打处工作。随着整个禁毒体系的完善,2003年,市公安局禁毒处更名为禁毒支队,依法承担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管、吸毒人员管控、禁毒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而打击涉毒违法犯罪只是其中的一项职责。

  问:电视上看到的缉毒警察为什么总是打着马赛克?

  答:主要是为了便于工作。吸贩毒人员也会看电视,如果被认出来,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与危险。

  另外就是保护民警和家人的安全。其实很少有吸贩毒人员报复民警的事情发生,但就怕被打击对象怀恨在心,为了以防万一,上电视时会在民警周身进行技术处理,同事之间互相开玩笑地说自己是“不要脸”的人。

  问:要想成为缉毒警察,有哪些必备要求?

  答:首先要能熬,熬得过嫌疑人,熬得住艰苦的环境。记得有一次抓捕贩毒人员,为了不打草惊蛇,实现“抓贼抓赃”,我和同事们蹲守在地下车库,狭小的空间里没有灯光,不能打开手机、不能讲话,夏季闷热,蚊子不停在身边环绕却不能拍打,又要时刻保持警惕,连续蹲守了三天两夜才将嫌疑人成功抓获,非常考验人的意志力。

  其次就是要有敏感性,能够从细节中发现线索。吸贩毒人员的反侦查意识强、违法犯罪的隐蔽性强,在前期研判和后续抓捕的过程中,民警必须要有敏锐的嗅觉。

  除此之外,谋略和胆识是一招制胜的必备素质。

  问:缉毒警察有没有专属装备?会配枪吗?

  答:对深入一线的缉毒警察来说,警用装备太过显眼,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很少会穿制服,有些情况下赤手空拳反而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执行任务之前,我们会评估任务的风险等级,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配备警械或枪支,甚至与巡特警、交警等其他警种部门开展联合行动。

  问:电视剧中的缉毒场景是真实的吗?

  答:我偶尔也会看一些影视作品,里面的缉毒场景有一定的艺术渲染成分,和那些英雄式的人物形象相比,我们日常工作中更多的是研判、蹲守、抓捕、审讯,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飞檐走壁,有时甚至是会看起来既邋遢又狼狈。

  问:缉毒警察的工作危险吗?

  答:相对于其他警种来说,缉毒警察的危险系数还是比较高的。

  还记得2007年,我们对一个涉毒团伙进行抓捕时,就遭到了强烈的反抗。我和十几名同事兵分两路,冲击位于不同楼层的两个包厢。在控制住一个包厢之后,我接到另一组的求援信号,便立即赶了过去,没想到在门外碰到了十多名拎着棍棒、椅子过来“解救大哥”的小混混,我们发生了激烈的搏斗,直到周边巡逻民警增援才控制住了局面,将所有嫌疑人全部抓获。事后,我到医院缝了三十几针,还被鉴定为掌长肌断裂,十级伤残。

  我觉得不管是缉毒警也好,或是其他警种也好,都是需要直面危险的,受伤在所难免。对我们来说,做好战术训练和前期研判工作,生命安全是有保障的。

  问:有没有某个吸贩毒人员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答:海洛因对吸食者身体的伤害非常大,外部症状明显,吸毒者多骨瘦如柴,最终导致内脏衰竭。冰毒等新型毒品的滥用者看上去与正常人无异,但是思维处于混乱状态,经常会出现幻觉幻听的症状,行为已经不受自己的控制了。

  它们的共同点是成瘾性非常强,在办案过程中,我曾亲眼看到一名吸毒人员毒瘾发作后在地上不停打滚,跪地乞求毒品,已经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为了吸毒,他们自愿受人摆布、铤而走险,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问:作为缉毒警察,你们的目标是什么?

  答:在缉毒路上,我们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案件,遇到过穷凶极恶的涉毒人员,也见证了因为毒品让无数家庭艰难生活甚至家破人亡。随着对毒品打击力度的不断提升,现在吸毒贩毒人员数量都在不断下降,所有缉毒警都有一个共同愿望,那就是“天下无毒”。

  (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