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财经周刊

大潮褪去 风光不再

银行系电商平台 如何另辟蹊径?

  □本报记者 朱尊

  近期,不少市民发现,一度热络的银行系电商平台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因业务调整,工商银行宣布6月30日停止融e购个人商城相关服务。对于此次关停电商平台,有消息称,主要受监管规定影响,毕竟此前已有招商银行将网上商城剥离至体外,建设银行善融商务也已剥离至建信金服。这些曾风靡一时抢足了风头的电商平台,为何数年之后,纷纷走向没落?

  为何平台走向了没落

  日前,工商银行公告称,因业务调整,6月30日24时停止融e购个人商城相关服务。其中,个人商城的服务将全部停止,如用户需要进行积分兑换、购买贵金属和公益捐赠,可以登录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办理。除此之外,工商银行还将停止融e购企业商城公开销售、商圈销售、跨境贸易等相关服务,票据经纪、工行集采、司法拍卖等服务功能入口迁移至工商银行门户网站首页。

  公开资料显示,融e购是工商银行在2014年1月12日正式推出的电子商务平台,已发展成为涵盖B2C、B2B等业务且功能齐备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商城汇集金融产品、数码家电、珠宝礼品等十几大行业产品,且还可通过积分实现兑换。

  但实际上在电商行业人士看来,即使没有银行监管政策的指导,银行系电商平台也走向了没落。工商银行并非首家要关停旗下电商平台的银行。2020年5月,中国银行便发布公告称,暂停手机银行内“中银易商”商城的服务,直至现在该服务都未开启。而开创银行系电商先河的建设银行也在此前发布公告称,旗下电商金融服务平台善融商务也要发生变更。

  沟通成本太高叫好不叫座

  在当前的电商领域,用户大部分都已被各大互联网公司“收割”,银行想要分得一份“蛋糕”并不容易。不少使用过银行系电商平台的用户表示,当前网购的流量入口已大多被互联网公司“瓜分”了,公众网购习惯也已被培养出来,后发者想切进来也比较困难。另一方面,银行自身也缺乏互联网思维,在产品丰富度、用户体验等方面与互联网公司的电商平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IT工程师陈行业在使用过数次某银行系电商平台后决定将其“拉黑”。谈及初次使用银行系电商的原因,陈行业坦言,“主要是当天银行短信收到一张20元话费减免券,反正也是免费的,我就下载了商城APP,然后给自己充了100块钱的话费,用券后实际支付80元。”随后,陈行业又陆续在该商城APP上下了两单。其中一单在购买的鞋子到货后,发现鞋子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此后与卖家沟通不畅,前后折腾了半个月,最后还是因为投诉到银行才解决问题。

  “沟通成本太高,就为了一双两三百元的鞋子浪费这么多时间真的划不来。我还将在商城APP上面所购物品与传统电商进行比价,发现积分+现金换算下来的价格,比直接在某个商城上买还贵一些,因此直接删掉了该软件。”陈行业说。

  整合之后怎样开辟新路径

  恒丰银行无锡分行工作人员孙超告诉记者,激活海量用户,增加黏性,将交易场景由低频转向高频,继而对客户进行二次价值挖掘,提供相应金融服务,是银行业运营电商平台的根本原因。不少银行系电商平台通过围绕C端客户的消费场景、B端客户的采销场景和G端客户的服务场景,以商业切入客户的“硬需求”、以金融满足客户的“软需求”,依托“商业+金融”特色场景优势,将低频的金融交易与高频的社会经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此形成商业闭环。

  此外,多家银行对于电商平台的停止服务或与监管指导有关,因为相关要求需银行剥离非银行业务。“平台做平台该做的事情,银行做银行该做的事情,各就各位,而不必互相‘跨界’。”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无锡银行业人士表示,近期部分银行将电商平台进行整合,这也属于正常市场化下的选择行为,标志着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更务实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