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英洁
以“无”字打头的城市,因创新而“有”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城市在创新主体培育、载体平台建设、创新资源集聚以及创新生态优化等方面数箭齐发,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根据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最新评价排名,无锡位居全国城市第13位、地级市第2位。
丰满的数据,勾画出一个科创综合实力不断跃升的城市概貌:
十年来,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9.1%升至2021年的67.6%、自2013年起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12年的200亿元升至2021年的4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升至3.21%;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2年的58.1亿元升至2021年的387.7亿元;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1项、中国专利奖75项,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方阵。
数据的背后,有着扎实的现实支撑。坚持把创新型企业培育摆在首要位置,无锡在国内率先构建创新型企业分层分类培育机制,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推动创新型企业集群持续壮大。截至2021年底,全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培育企业分别达到2981家、1676家和144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08家,特别是2019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净增超8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达到10家、位居全国前十、全省第二;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687家,其中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654家、位居全省第二。加快壮大的创新型集群为发展蓄积了科技力量。
另一方面,是产业创新发展水平的大幅提升。把技术创新作为战略基点,十年来无锡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聚焦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综合运用竞争择优、“揭榜挂帅”等项目组织形式,滚动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计划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近十年累计实施国家、省、市项目超1000项。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破万亿元、达到10514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15.3%、位居全省第二,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9.2%、较2012年提高10.1个百分点。今年1-5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23.06亿元、同比增长9.4%,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2%、再创历史新高。
一流的创新生态,是科技创新创业的根本保障。这十年,无锡接连出招:在全省设区市率先颁布科技立法,《无锡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今年2月1日正式施行;制定“创新10条”等政策措施,市级科技发展资金从每年不到2亿元升至近10亿元;认真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近三年减免税收达到400亿元,惠及企业超26536家(次);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2014年设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预计今年发放科技风险补偿贷款将超过100亿元、近三年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设立15亿元的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投、贷”联动为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保障。
厚植发展沃土,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加速集聚,无锡的创新发展“朋友圈”不断扩大。瞄准产业发展方向,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累计建成新型研发机构46家、校企联盟132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在站工作24家,特别是去年我市抢抓国家设立高校未来技术学院的先机,率先与国家首批12家高校实现合作全覆盖。实施“一所一策”,先后与公安部交科所、中国船舶七〇二所等驻锡科研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用足用好身边“富矿资源”。目前,全国首个部省共建的自动驾驶安全测试基地——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一期项目建成投用,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初步建成世界集成规模最大的船舶与海洋装备总体性能试验设施群。实施“太湖人才计划”,累计认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项目超2200个,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无锡经济发展已进入创新引领加速、质量全面提升的新阶段。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无锡将系统谋划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创高地。新闻发布会给出了到2025年的一串目标:创新型企业培育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达到1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0家;创新空间打造上,新增科创载体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立足“465”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技术需求,新建新型研发机构50家以上;链接高端创新资源,新认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项目1000个以上。据介绍,我市还将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研发,制定出台科技创新系列政策文件,不断以制度创新释放科技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