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警方周刊

把“堵点”转化为“亮点”

首批16个堵点“微改造”完成 通行能力提升两成以上

  巧用路口“微改造”,帮助城市道路“活血通络”。今年3月份,无锡交警对25个路口启动“微改造”交通治堵计划,创新运用大周期信号配时优化、下匝道双车道“蓄水式放行”和“慢行交通”改善行人二次过街等交通组织规划,以较小的代价实现效果最大化。截至目前,首批市民关注度高的16个堵点的“微改造”已经完成,交通秩序有了很大的改观,成为无锡道路交通秩序治理的又一亮点。据第三方测评数据显示,堵点经过改造后,通行能力平均提升20%以上,全市交通堵点治理成效初显。

  实施“高地联动”,保障快速路高效运行

  在25个堵点治理清单中,11处快速路交通节点改善无疑成为疏堵的重点。由于我市快速内环集中承载了跨片区、中长距离的出行需求,早晚高峰交通流聚集,尤其是上下匝道口,常常引发交通拥堵。

  为了啃下快速内环匝道拥堵这块“硬骨头”,交警部门采取了优化高架通行速度、盘活下匝道交通空间资源、削减导流岛、实施匝道感应控制等多样化的交通管控举措。“以前东内环快速路广瑞路下匝道为单车道匝道,左转车辆排队占据路面导致直行和右转车辆无法进入交叉口,早高峰期间常常引发交通拥堵。”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大队民警严斐说,针对此问题,交警提出“高地联动”解决方案,将单车道匝道改为“一左转一直右”的双车道匝道,增加排队容量,同时优化交叉口信号配时,增加南北方向左转、直行的信号灯配时,左转相位绿灯时间由33秒增加至37秒,直行相位绿灯时间由31秒增加至36秒,高峰期通行效率提高12.4%。

  在治堵路上,无锡交警以“微创手术”解决局部堵点。短短四个月内,先后对西内环快速路古华山路下匝道、东内环快速路锡澄路下匝道、快速内环南线通扬路上匝道入口等11处交通节点,通过增加下匝道车道数等多种方式,保障快速路主线的畅通。截至目前,已有9处完成改造,另两处设计方案已完成,正逐步进行施工整改。经测评,目前高架路高峰拥堵指数平均降低了10%,显示了微治理的高效。

  设计“搭接相位”,解决路口车辆溢出问题

  交通拥堵向来是阻碍城市发展的顽疾,然而在机动车迅猛增长的情况下,主城区道路里程的增长速度十分有限,“堵”似乎成为难以破解的难题。为此,对城市主、次干路交通节点的改善刻不容缓。

  交警部门创新采用“搭接相位”放行、非对称性放行等方式,精细化设置信号配时,提高左转和直行车辆的通行效率,从而有效带动整个路口通行效率的提高。截至目前,共对5处主、次干道的交通节点实施“微改造”,有3处已完成改造。

  华清大道观山路口作为我市重要的交通节点路口,早高峰期间由西向东与由南向北车流量极大,尤其是由西向东方向,因距离观山路蠡河道路口仅250米,导致观山路蠡河道东出口的车辆溢出问题严重。针对此问题,交警部门大胆创新、精细组织、精准施策,在该路口设计“搭接相位”放行,增加由西向东通勤车辆放行时间,缓解交通拥堵。“优化方案实施后,路口车流溢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路口通行效率提升了11%。”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毛少东说。

  推行大周期信号配时,提高主线道路通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堵点治理工作中,交警部门对全市路口的交通信号灯进行重点排查整改,根据路口交通需求的实际变化,创新推行大周期信号灯配时,通过多时段精细设定配时方案的策略,提高主线道路的通行效率。

  配时的精细化,能进一步提高道路时间资源利用率。以梁清路为例,该道路沿线分布着多个居民小区,日常通勤车流量非常大,早晚高峰拥堵严重。“将沿线早晚高峰的路口信号灯周期延长调整为180秒,其中东西向直行绿灯至少90秒,能确保主线车辆优先通行。”严斐说,同时,对每个路口实施早高峰、晚高峰、凌晨时段等5个信号灯配时方案。经过观测,信号灯配时调整后,梁清路主线车辆早晚高峰平均停车次数分别由4次和7次均下降至1次,路段平均耗时缩短近4分钟。

  目前,交警部门正在对已经完成改造的16个“堵点”进行跟踪评估,其余堵点的改造正在推进实施中。同时,交警部门即将对学校周边道路的堵点“动手术”,持续开展城市缓堵保畅工作。下阶段,高浪路快速化二期和地铁5号线工程将相继开工,路网流量的情况将受到较大影响,交通拥堵点位将发生动态转移,交警部门将继续通过“小切口、大成效”的原则动态改造小微堵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打造畅通有序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