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纵横

“北溪-1”恢复四成供气仍未完全解除能源警报

欧洲经济衰退风险进一步加剧

  俄罗斯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北溪-1”号管道21日结束为期10天的例行年度养护,于当天早上恢复供气,但供气量仅为满负荷运力的40%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恢复供气暂时缓解了欧洲对其天然气短缺加剧的忧虑,但欧洲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招致的能源危机及其溢出效应远未消退,相关应对措施也面临重重困难。

  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发言人21日说,“北溪-1”号管道已恢复供气,但实现满负荷运转还需一段时间,目前每天供气量为6700万立方米,即与管道接受养护前的水平一致,为满负荷运力的40%左右。

  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负责人克劳斯·穆勒在社交媒体上写道,鉴于60%的供气减少量和政治层面的不稳定性,“目前没有理由完全解除警报”。

  本月11日起,“北溪-1”暂停输气,展开年度例行维护。而在6月中旬,俄气以德国西门子公司未及时交还俄气送修的涡轮机为由,将经由“北溪-1”号管道输往德国的天然气供应量减少近60%。西门子公司称,涡轮机被送到加拿大维修,但受加拿大对俄制裁影响无法交还。据悉,该涡轮机预计24日运抵俄罗斯。

  分析人士指出,鉴于“北溪-1”恢复供气后仍远未达到满负荷运力,且今夏酷热的天气推高了欧洲的能源需求,高度依赖俄罗斯供气的德国等欧洲国家需要努力寻找足够的天然气过冬,不排除这些国家届时可能实施能源配给。

  长期以来,欧洲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石油等能源供应。近年来,由于俄乌关系紧张,俄罗斯逐步增加绕过乌克兰的对欧输气管道,但受到西方对俄制裁和俄反制措施等影响,相关输气管道也并不通畅。

  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和下萨克森州能源研究中心教授侯正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欧洲国家拿能源作为武器制裁俄罗斯,结果遭到制裁措施反噬,导致通胀率飙升,甚至冬天还可能要挨冻。

  为应对天然气短缺,欧盟一方面计划“省气”,另一方面四处“寻气”。

  欧盟委员会20日公布一项提案,提议从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各成员国采取自愿措施,将天然气使用量与前5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减少15%以上。若届时出现天然气供应严重短缺等情况,欧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实现这一目标。该提案遭到西班牙、葡萄牙等多国反对。欧盟成员国能源部长拟于下周开会讨论这项提案。

  俄国家能源安全基金副主任阿列克谢·格里瓦奇说,过去几个月,欧洲能源供应的替代来源已经发挥了最大潜力,接下来如果“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运力不恢复,欧洲将无法解决供气替代问题。

  还有分析认为,受能源危机影响,深陷高通胀的欧洲经济正从低速行驶转向“刹车”阶段,衰退风险进一步加剧。(据新华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