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教育周刊

立足儿童需要 提高衔接实效

  新吴区作为江苏省首批幼小衔接实验区,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出发,高度重视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的推进,出台了《无锡市新吴区创建江苏省幼小衔接实验区工作方案》《新吴区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同时,新吴区根据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按照路程就近便利以及校园文化相融等原则,确立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案,建立了省市区三级结对试点校(园)。目前全区共有省级试点校(园)1对、市级试点校(园)2对、区级试点校(园)20对、衔接课程研究中心组9对。在工作推进中,大胆进行区域层面的实践探索,通过健全机制、双向教研、项目聚焦等方式,立足儿童需要,形成幼小衔接的新吴实践。

  教研双向深推,提高衔接质量

  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幼小衔接”的专题研修平台,通过机制保障,让两个学段的教师在多途径共研中达成教育共识。

  实施统一的教师培训。为了准确把握《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了解其背后的深意和要义,进一步提高幼儿园与小学对衔接教育的认识,幼儿园和小学打破长期以来绝缘的培训模式,由教研牵头,多次邀请中国教科院、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就“我国幼小衔接的政策、现状及对策”“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等做专题讲座,系统的培训有效增进教师对两个学段儿童发展的理解,帮助他们对儿童实施连贯的教学。

  提供相互的实践机会。新吴区建立以教研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为主体的研训共同体,积极践行,开展教学共研,如小学教师观摩幼儿园的半日活动,幼儿园老师参与小学的学科教学研讨等。通过定期入校(园)诊断指导,进行常态化、针对性的专题学习和研讨,确保衔接教育更科学。

  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积极制定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机制,具体包括小学教师为幼儿园提供儿童学前辅导、家长讲座,制定延续一个学期的衔接课程;幼儿园教师为小学创设宽松的班级环境,如何把相关知识点融入游戏和生活等,双方就如何提升幼小衔接的能力达成深度共识。

  项目高度聚焦,探索持续深入

  幼儿园和小学在课程与教学方面的一致性是决定幼小衔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需要双方努力协同建设衔接课程,利用多种方式满足幼儿体验学习的需要。在探索实践中,新吴区注重上下贯通,家、校、园携手共进,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幼儿园把幼儿升入小学需要的各项能力指标渗透到日常课程。尤其是在园最后一年,每周开设半天“我做小学生”的体验活动,通过调整作息时间,增加适度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做好书写的准备等;定期邀请小学老师一起来阅读故事、玩数学游戏等,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人际交往、耐挫能力和积极态度。

  以心理准备为关键。针对幼儿不熟悉小学而产生的担心,幼儿园带他们去参观小学。小学不仅开放场地,还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教室、专用室、食堂等不同空间的功能,参与到音乐、美术、体育等一些活动性强的课堂中去,让幼儿从内心深处产生亲近感。并且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儿童感受小学教师的亲和力,去除对未来进入小学学习的恐惧感,让儿童对进入小学满怀憧憬和向往。

  以内容衔接为核心。小学与幼儿园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只有两者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才能更好地让幼儿顺利度过这一重要阶段。

  衔接课程研究中心组各校、园围绕共同确定的专题,展开合作性衔接和探索。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和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聚焦“基于幼儿真实需要的幼小衔接课程”进行探索实践,从而找到契合的衔接点,形成无缝对接;无锡市新吴区新苑实验小学与无锡市新吴区实验幼儿园搭建“幼小衔接”家园共育桥梁,探明了家庭与学校在幼小衔接阶段应该承担的责任和需要准备的内容;无锡市新吴区春潮幼儿园与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通过多次的阅读现场活动,让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对各自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有了全面的了解,在跟踪与调整中做好全面准备。

  同时,小学低学段在围绕“如何做小学生”的话题中,梅村实验小学结合百年校史设计校园地标打卡行动,带领孩子熟悉校园,为一年级学生编写校本课程,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通过能动起来、乐起来的课程,让孩子充分适应学校环境。

  新吴区将继续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研究与实践,做到工作有目标、阶段有重点,各校(园)有专题,努力做真研究,出真实效,从而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实效,以此满足儿童对教育的需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杨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