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营造好生态 增强“数”动能

——“发力数字经济 建设数字无锡”系列评论之六

  本报评论员

  数字经济正以一种锐不可当的态势在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但也遭遇不少“成长中的烦恼”,凸显出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迫切性。

  数字生态类似自然生态,有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数字经济要想发展得好,就要有个好生态。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放管并重,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构建数字规则体系,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数字生态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治理的依存环境和根基所在,加快无锡数字经济发展,亟需在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上下功夫。要坚持高效可及、安全可靠的理念,加快构建基础设施、数据流通、信息安全等规则体系,构筑健康而又充满活力的数字新生态,为各领域用好数字技术、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说明基础设施对发展的重要性。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无锡”,应把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来抓。近日有两则新闻颇受关注,一则是高浪路将建全市首条智慧快速路,“车路协同”功能可使道路与装有车载终端的车辆形成互动;一则是我市将在金匮大桥试点以数字孪生技术赋能桥梁智慧管养。正是通达的“网路”和高效的算力,使奇妙的想象有了化作现实的可能。数字“新基建”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应提档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算力和新技术基础设施,(下转第3版)

  营造好生态 增强“数”动能

  (上接第1版)提高通信设施的高速泛在水平和稳定性,有序推进城市公用设施的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让无锡的城市转型真正插上数字的“翅膀”。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数据流通不起来就谈不上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无锡的数字化转型,要把完善数据流通体系作为重中之重。信息“孤岛”、数据“堰塞湖”等现象的存在,使数据成为“沉睡的资源”,让数据流通起来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我市建立的阳光惠民监管系统为例,把民政、医保、人社、公安、卫健、残联等部门的数据进行共享,能通过大数据比对主动发现并向基层申办机构推送致困、返困预警信息,让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帮扶。建设高水平“数字无锡”,就是要推动公共数据全量汇聚与标准化管理,规范管理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社会信用、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并推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使数据资源发挥应有价值。

  发展要安全,安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线。数字技术渗透越深,越容易带来信息安全问题。应加快完善信息安全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就无锡而言,要把信息安全作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内容,开展“城市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全国试点,建设城市大脑网络安全运管中心,并加强数据安全防护与个人信息保护,确保数据归集、共享、流通、应用全生命周期安全。

  数字经济新“蓝海”前景光明,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要把营造健康而又充满活力的数字新生态贯穿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确保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工作始终走在健康、安全的轨道上,为充分激发数字时代新动能提供坚实的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