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创意“金点子”成文化出圈密码

文创产业“潮”气蓬勃

  “状元之路”“小书生系列”“樱花系列”……东林书院活态利用和传承传统文化,开发推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既赢得了消费者和市场的广泛欢迎,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成为激活传统文化的新方式。

  近年来,我市文创产业稳步发展,文创产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文创产品成为流量密码,频频出圈,老字号、博物馆也因为一个个符合当下生活的“金点子”得以激活与焕新。随着新一轮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出台,无锡文创产业市场有望呈现“万马奔腾”的样貌。

  锡有文创获年轻“新视角”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八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上,无锡创下历史最佳纪录。据了解,本次比赛无锡共获得36个奖项,其中文综12项、老字号4项、公益3项、博物馆3项、服装2项、住建9项、工业设计2项以及定制赛1项。这些奖项中包含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3项、优秀奖21项和大学生创业创新奖5项。

  记者发现,无锡在此次大赛中,无论是参赛者还是作品视角,都充满了青年力量。由无锡地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报送的原创微电影作品《年轻的使命——永远跟党走,青年在奋斗》斩获公益类金奖。作品从三名年轻的地铁检修员视角展开剧情,将他们对生活的憧憬与城市生活融合,表达出年轻人的担当。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非专业团队,拍摄作品时希望还原生活片段、传递力量,期待观众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江南大学闵雪的作品《面向未来》获得了服装类金奖,她将充满时尚想象力的科技感元素放入设计中,“当下,‘Z世代’已经成为市场主力,他们对未来充满好奇,为了展现服装在过去与未来间不停穿越的感觉,将不同特性的材料组合,形成丰富的感官层次。”闵雪说,她完全是站在年轻用户的体验角度上进行创意,才有了这次的获奖作品。

  创意成就老字号“新面貌”

  “大赛评选出的奖项不仅是为了鼓励创作者,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些奇思妙想能贴近、融入与大众生活相关的产业。”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诞生了许多精彩作品,部分带有先锋视角和前沿理念的作品成功落地,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实现了产品转化,成功融入日常生活。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赋予其时代精神与内涵。此次大赛中,很多老字号有了新表达,比如获得老字号铜奖的王源吉古法双耳铁锅就从无锡的“龟背壳”老城获得灵感,开发推出了“苏锅王”。“以家乡无锡特有的地貌为基础,结合自身独特的古法泥模浇筑工艺开发设计了这口锅。”王源吉铁锅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类似的文创较一般产品更有故事,更有助于品牌标识的提炼和推广,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

  “惠山泥人”是无锡传统文化中的超级大IP,凝聚着无锡人的集体情感记忆。这项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艺术,正大胆创新,不断突破。此次获得老字号优秀奖的惠山泥人NANIMOMO系列的设计团队不仅创造了泥人形象的盲盒,还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开设咖啡店,备受年轻人追捧,“我们尝试这些表达方式,试图让老字号焕发新的生机,让惠山泥人能与现代人的生活更融洽。”负责NANIMOMO城市IP开发的陆亚昕介绍,借助数字艺术平台NFT,惠山泥人还将推出更多形象和应用场景。

  金点子开拓产业“新蓝海”

  此次“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涌现出众多“金点子”,与人们的生活贴合得越来越紧密,并融入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产业中。无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作品《耕新——基于都市农业的社区营造》、江苏城归设计有限公司作品《老城区新生活》、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品《“流动绿肺”——城市再生下的碳转化策略》都是指向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作品。“创意变为现实,有一个较长的周期,还需要符合市场需求。”江苏拍信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文化能给予产品更高的附加值,有了市场之后能促进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但在具体落实并进行产业化的道路上,还需要多方共同推动。

  据悉,我市将制定出台新一轮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和配套政策,提高对文化产业引导和扶持的协同性、时效性、精准度。将围绕文化高端制造、数字文化产业、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业态,全力引进带动性强的重点产业项目,增强全产业链优势,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同时,我市也将抓住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机遇,围绕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文化传播中的各环节、各领域,全面推动内容、技术、模式、业态和场景创新,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

  本报记者 韩玲、实习生 秦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