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大项目,就是一个个铿锵有力的奋进足音。无锡市委工作会议刚开完,江阴就用一天时间现场观摩了该市17个产业项目,国家级“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风和医疗微创器械及机器人项目预计年底竣工,恒润风电轴承项目即将试生产……一粒粒“种子”生根、发芽,终于在这个热气腾腾的季节迎来“收获”。从全速推进的项目上可以看到,江阴正在拼抢每一天,以一域精彩为无锡添彩!
“作为经济总量占无锡全市三成的重要一翼,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江阴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江阴将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处处对标对表”的紧张感、“个个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为全市“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目标“6%”
全面谋求新的突破
6%,是江阴在年初制定的GDP全年增长目标。许峰说,江阴将锚定主要指标强力攻坚,在工业产值、项目投资、促进消费、外资外贸上全面谋求新突破。
正在建设的187个重大产业项目充分展现了全力稳增长、攻项目的奋进姿态。近年来,江阴对全市招商体系进行重构,形成了板块、条线共同发力、多点布局的大招商格局,城市驻点和基金驻点招商工作也迅速展开,虽然遭受多轮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云招商”、基金招商等脚步未停,1至7月已备案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年内确保备案10亿元以上项目超18个,其中百亿元级项目2个、50亿元项目3个。
1-6月,按商务部口径,江阴完成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2.4%,交出了一张稳中有升的半年度成绩单。(下转第2版)
江阴:拼抢每一天,锚定主要指标强力攻坚
(上接第1版)“营造一流发展环境的‘确定性’有效对冲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一位外资企业负责人说。让外资“量稳”且“质优”,江阴为重点外资企业配备服务专员,推动9个外资项目被列入商务部、省级重大外资项目,14家企业被列入省重点外资企业。角逐全年度,江阴将确保年内实际利用外资9.5亿美元,对外投资保持全省县市第一。
剑指“442”
优化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442”,40%高质量集约发展的城市产业空间,40%绿色田园精致的农业发展空间,20%生态涵养功能的保护空间,这是江阴对照国际上先进城市发展格局,结合自身实际,重塑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新方向。这个方向既综合考虑了国家级、省级生态红线,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了更大空间。为此,江阴正站在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建设美丽江阴的高度,举全市之力纵深推进工业园区升级改造。
按照“一年启动、二年主攻、三年总攻”的时间表,江阴的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没有丝毫松懈。一条产业空间攻坚轴线也愈发清晰——整合现有的“200+”个园区为“20+10+X”个发展园区。“目前,总投资超200亿元的28个工改项目正在全面推进。”许峰说,工改项目“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已经成为江阴科学统筹产业发展立与破的关系的有力抓手。
作为先行先试的优质项目之一,月城镇交通装备智造产业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园区已招引来自上海、苏州等地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10个,建成达产后亩均税收预计达40万元以上,这是当前江阴全市亩均税收的近3倍,由此可见,园区布局的减法换来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加法。据悉,今年江阴将腾退1.32万亩土地空间,其中150亩以上的连片土地超5000亩、1000亩以上的连片地块3个。
建设“2800000”
落实科创江阴战略任务
280万平方米,是江阴排定年内建设的科创载体面积,也是江阴为创新型企业和科创人才助力“科创江阴”建设提供的平台。去年,无锡党代会期间,市委从“十四五”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打响‘科创江阴’品牌”的战略任务,由此,“科创江阴”也成为了江阴高质量发展最急迫的工作。
今年2月,江阴全面启动科创江阴建设三年行动,加快重塑城市创新格局,核心就是打造涵盖霞客湾科学城、绮山湖科创谷、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在内的“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T台”。霞客湾科学城内,随着武汉大学长三角科创中心投入运营,多个双碳、精密仪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端项目,接连落地,科创中心为20余家江阴企业提供了智库服务。
让高企集聚成为一道亮丽的江阴风景,江阴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入库管理办法,制定分类梯次培育计划并建立科技企业图谱,在导向、政策、服务等维度,全方位向高企倾斜,打造高企申报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模式。持续优化科创生态,除了政策供给之外,江阴将发挥50亿元政府产业母基金的撬动作用,加快完善覆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并购等的科技金融体系,力争年内签约基金规模达300亿元,营造“创新更澎湃”的浓厚氛围。
□本报记者 徐兢辉、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