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暑期是旅游出行的高峰期,也正处我国主汛期,是强降水、高温等高发时段。专家提醒,公众出行要特别注意防范暴雨、高温及相关安全风险。
近期,局地强降雨引发山洪成灾快、危害大。今年入夏以来,我国高温日数多、覆盖范围广、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中央气象台15日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截至15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26天发布高温预警。
高温、强降水等高影响天气不仅会给生产生活、交通出行等带来不利影响,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也不容小觑。如持续强降雨易造成洪涝灾害,还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牛若芸建议,公众在出行前需密切关注目的地及途经地的天气预报,特别要关注是否会出现暴雨、强对流及与之相关联的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行程。
业内专家进一步提示,在汛期暴雨多发时段,游客最好不要在山沟、河滩上宿营。要警惕山洪预兆,包括流水浑浊、有泡沫,山谷里有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遇到山洪时,要迅速向两侧山坡高地逃离,不要贪恋装备;不要轻易游水转移,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被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坚固的住宅楼房时,应耐心等待救援,或等待洪水消退。
据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当前正值主汛期和旅游出行旺季,部分地区因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导致游客伤亡事件时有发生。15日,中国气象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从加强监测预警、提高服务针对性、完善联动机制、强化科普宣传等方面进一步强化部署旅游气象服务。
通知指出,近期我国天气气候异常,高温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公众消暑纳凉意愿高涨,涉山涉水景区游客数量增多。受地理位置、地形等影响,山水旅游景点气象灾害频发、易发,加之主汛期灾害天气局地性明显,突发性强,气象灾害风险高,防御难度大。
通知要求,要加强突发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进一步强化天气雷达在短临天气监测预警中的核心作用,针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地面观测薄弱区,重点做好局地小范围强对流雷达回波的实时动态监测。加强突发性、短历时灾害性天气的临近预报,明确气象灾害的影响时段、范围、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到早发现、早提醒。
同时,要针对性开展旅游气象服务工作。分类、分灾种加强旅游气象服务保障。
此外,通知还提出要完善旅游气象服务协同联动机制。完善跨行政边界、跨流域的气象灾害联防机制,上游地区要第一时间将监测到的气象灾害和预报预警共享到可能影响的地区,开展叫应提醒。同时加强旅游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推动与文旅部门联合开展景区工作人员气象防灾减灾培训,提高防灾避险和应急联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