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太湖周刊

稻田的回忆

  □吴仁山

  盛夏时节,专门赴十里逶迤的斗山,看望一位在斗山脚下开农庄的友人。与此地其他农庄不同,友人的农庄不栽种茶叶,而是种植了数十亩水稻。

  自从20多年前搬入城区生活后,这是我第一次气定神闲地站在田埂上,凝望郁郁葱葱的水稻田,脑海中不由闪现出少年时在稻田边玩耍、青年时在稻田中耕作的情景。在我心中,家乡的稻田就是辽阔的天空,就是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5月起直至10月间,无锡地区农民的主要工作便是与稻田打交道。农历四月初八前后落谷育苗,一个月后移栽秧苗,然后是薅秧、灌溉、拔草、施肥、除虫、收割。可以说,农民们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耗在稻田,挥洒着大把大把的汗水。在那个年代,栽种好水稻田,就意味着能保住自家的命根子。

  我最喜欢在凉风习习的初秋之夜,嗅闻阵阵稻花香。彼时,劳碌了一天的农民,常常会搬出一条长凳,和自家孩子坐在屋前,一边纳凉,一边拉家常。面对着屋前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听着“呱呱呱”的蛙鸣,父亲曾兴奋地告诉过我,叫声响亮的是雄蛙,青蛙叫得越欢越响亮,预示着这年的水稻越丰收,这与北方的“瑞雪兆丰年”有异曲同工之妙。

  水稻向阳而生。阳光赋予水稻源源不断的生长动力,也逐渐成就了稻谷的芳香。当农民喜看稻菽千重浪时,麻雀就会经常光顾了。说来也怪,麻雀起先在哪块稻田里觅食,往后就会认准了似的反复啄食那块田里的稻穗,如不好好看守,先前的辛劳就会功亏一篑。

  所以,每到稻香时,农民就特别提防麻雀。父母会命令我和弟弟妹妹放学后,轮流守护稻田,不得让麻雀靠近。于是,手持竹竿,叼着口哨,拿着弹弓,守在稻田边,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的农民家中没有小孩可以守护稻田,便扎个稻草人,或在竹竿上挂彩布插在田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守卫劳动果实,期盼好收成。

  当沉甸甸的稻穗低垂下头,金灿灿的谷粒清晰可见,乡间便迎来了开镰时节。过去,村中没有联合收割机,农民只能挥舞着镰刀奋战稻田。收割后的稻谷经过反复暴晒,待谷粒飘出浓郁的清香,就可以归仓了。这时候,农民们脸上都笑开了花。

  如今,看着一望无垠的碧绿稻田,我难抑激动,乡人李绅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长久地萦绕脑海。稻田,永远是我们的生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