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探索

立足公立医院,推动我市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 游庆军、唐忠宝

  纵横

  当今世界,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形成历史性交汇,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层出不穷。优化全要素供给,构建优质高效的产业生态,有助于促进大健康产业能级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应用优势。但作为大健康产业链的主要终端,我市公立医院与生物医药产业融合不够,医联体的区域辐射作用不强,科技成果市场转化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教育、人才、技术、平台等多个层面探索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路径。

  ■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提升服务健康产业的能力

  加强院际合作,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组建长三角一体化医疗联盟、专科联盟。比如2018年底无锡二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成立医疗技术协作中心,中山医院的9个国家级重点专科与无锡二院对应科室实行结对帮扶,打造专科共建合作新模式,实现赴上海就医患者的有效回流。汇聚创新资源,共建高端创新平台。加强长三角地区高端医卫人才的引进,并通过共建的形式协同研发,着力打造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平台。政策联动,提升医院运营管理能力。面对新的外部形势,医院管理者需要在政策层面上对接和学习长三角地区先进经验,主动求变;对医院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迎接DRG/DIP医保支付改革等。

  ■以公立医院为主阵地,加强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

  医疗服务是健康服务业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我国目前的卫生体系是公立医院为主体,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院有无与比拟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占医疗总份额的90%左右。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必须转变思路,利用先进的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研究成果武装自己,建议大型公立医院成立“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中心”,统筹区域临床研究资源,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并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普及,提升医院运营能力并推动高质量发展。

  公立医院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但我市临床研究规模有限,牵头的临床研究项目少,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更少,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建议成立“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中心”,立足于公立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优势,开展新型药物、器械、技术的研发和临床转化应用,并面向行业领域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以精准医疗为导向,推进个体化诊疗技术市场化

  在当前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互渗透融合的大背景下,精准医学研究已成为新一轮引领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必将带动基因测序、分子诊断、个体化治疗等市场规模的扩大。建议我市有条件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整合精准医学行业各类创新资源,与企业、科研机构、健康管理机构、保险公司开展多元化合作,组建由医院里高端人才领衔的创新团队,全力攻克基因诊断、细胞工程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大数据挖掘等精准医学产业化“卡脖子”关键技术,积极培育应用市场。建设基因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基因检测设备及试剂,推广对健康影响大的肿瘤早期筛查、出生缺陷基因筛查、常见慢性病的分子诊断等成熟防治技术的示范应用,积极发展干细胞治疗、肿瘤靶向新药和疫苗研发、基因治疗、3D打印等个体化治疗,打造以精准医学、个体化诊疗技术为核心的高端医疗产业集群。

  ■以医联体为载体,促进“互联网+”融入健康产业

  目前我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纷纷成立健康管理中心(健康发展处),但仅限于健康体检,建议拓展健康管理中心职能,引导建设本地区健康大数据平台,在医联体平台上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关注人群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居民的健康管理,指导下级医院医疗服务、肿瘤早期筛查、社区保健服务、健康风险管理服务、医疗商品和长期护理服务。

  ■以中医药为抓手,走服务基层、医养结合的新路

  “5P医学模式”下,疾病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窗口前移,从“治已病”为主前移到“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中医药是提供保健、康复、养生、养老、美容等健康服务的重要抓手,在治未病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建议公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也需要参与其中,在医联体平台上将中医药服务延伸下沉至基层医院,以康复和养生保健为特色,有助于提升综合性大医院的服务能力,也有助于规范目前鱼龙混杂的保健服务市场。

  ■以人才培育为保障,打造梯队合理的产业人才队伍

  本市多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都是高校附属医院,需要以“产学研医”结合为导向,融入高校平台,参与健康产业人才的培养。以医院创新平台为支撑,积极在基因科技、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争取建设若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字号”平台载体,通过高端平台引育人才。同时要发挥江南大学培养地方紧缺人才的重要作用,针对无锡本市实际,开设健康产业相关课程甚至专业,推进健康产业基础研究,联合培养健康产业领域复合型人才。

  (游庆军系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学科发展处处长、教授;唐忠宝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