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非凡十年 江阴

江阴

党建引领促发展 踔厉奋发谱新篇

  非凡十年路,奋进新江阴;旗帜明方向,党建促发展。

  近年来,江阴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化“答卷意识”,保持“赶考状态”,持续做精做实基层党建,持续激活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持续建强建优人才载体平台,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为江阴在新一轮区域竞跑中增添新优势、蓄积新动能。

  聚焦党建引领

  奋力交出打造全域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的过硬答卷

  基层组织力就是发展战斗力!今年以来,江阴全面实施“暨阳红——盟红江阴”基层党建三年行动,创新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通、全域融通的党建联盟体系,在更广领域培育打造江阴市级样板党建联盟73个。突出内联互补聚合力,59个机关部门、39家国企银行、56家骨干非公企业与24个经济相对薄弱村结盟优势互补、联合发展;突出外联互助赋势能,抢抓区域一体化机遇,建立“澄张虞”“锡常”等一批毗邻党建联盟。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激活优化资源的配置牵引作用,推动各方资源在有效运用、良性互动中产生最大效益。去年,总规模超2亿元的“乡村振兴·共富基金”成立,该基金以项目化方式改“输血”为“造血”,精准投放持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赋能增力。目前,首批投放补助资金4086万元,帮助薄弱村启动产业发展类项目16个,项目预计收益超1200万元。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支撑。以县乡村集中换届为契机,江阴大力选拔熟悉基层、熟悉农村的干部进入镇村领导班子,使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素质结构得到有效优化。组建“第一书记智囊团”,开展“澄”才下乡春风行动,推动专业化管理向村干部延伸,目前,江阴村干部“星级”管理实现了全覆盖,优秀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被点燃。值得一提的是,江阴还在全国率先建立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践江阴基地和中规院长三角城乡融合创新中心,借助北京大学和中规院学科资源和智力集聚优势,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高端智库,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保障。

  坚持“发展在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江阴全面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在外卖送餐、快递物流、道路货运、网络主播等行业分片区组建25个功能型党支部,并以“车轮上的党建”“互联网党建”为切入点,推动新业态企业党组织与机关部门、村(社区)、金融企业、社会组织、职业院校等党组织组建了4个行业党建联盟,打造一批市级党群服务中心,联动司机之家、小蜜蜂驿站、红色直播间等138个服务阵地,推动生活物流网与城市治理网“双网合一”。

  聚焦发展需求

  奋力交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过硬答卷

  高素质专业化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强富美高”新江阴现代化建设的坚强保障。江阴聚力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出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再创激情燃烧火红年代的实施意见》系列文件,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昂扬精气神、筑牢强支撑。

  把适应现代化要求作为基本标尺,江阴全面实施新时代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努力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与现代化建设的契合度。创新设立“学专业、懂产业”专题夜校,已举办3期专题讲座,培训领导干部900余人次。深入开展“澄就未来”行动,选派新一批22名年轻干部至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深投控、南科大等上级机关、先进地区、世界500强公司等跟班学习,专项选配4名优秀年轻干部至招商一线淬炼。

  坚持在增量、存量和质量上下功夫,江阴着力打造优秀年轻干部源头工程,实施公开选调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澄心”品牌计划,引进56名经济金融、城建规划、信息技术等紧缺型专业人才。聚焦增强“八项本领”“七种能力”,打造“青澄”研习社,分领域分专题开展理论研讨、座谈分享、成长论坛,推动年轻干部思想成熟、能力成长。通过开展换届后干部结构分析,江阴全面梳理各单位年轻干部专业、年龄、经历结构,结合无任用推荐工作,系统掌握了一批近期可用、中期可关注、远期可培养的优秀年轻干部,形成“梯次衔接、层层培养”工作格局。

  为“作为者”搭台,强有力的激励保障机制为干部担当作为注入动力。深化“三转一提”行动,创新实施“家访+暗访+夜谈”,着力掌握干部八小时外的表现,推动实现精准画像。深入开展“担使命作贡献”季季评、揭榜挂帅联盟攻坚行动,将协同开放、重大项目、创新驱动、城乡建设、污染防治、风险防控等攻坚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考场”,组建8个考察组深入一线阵地、重点区域、关键岗位,了解识别干部的实干担当表现。深化运用“三项机制”,加强正向激励,汇聚起行必果、攻必克、战必胜的强大精气神。今年以来,共有44名干部获提拔任用。

  聚焦“科创江阴”

  奋力交出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的过硬答卷

  紧抓全省人才发展现代化建设试点契机,江阴主动出击、化危为机,扎实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奋力打响“科创江阴”品牌。今年以来,江阴不仅制定了总领性政策《人才发展现代化建设试点行动方案》,还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性政策,如公开选调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澄心计划”、促进港澳青年人才来澄创新创业等,已兑付17个创业领军人才项目资助和贷款贴息2071万元。

  融入长三角、牵手粤港澳,江阴在做强科创载体、搭建引才渠道上迈出了一大步。除了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江阴实践基地签约落地之外,市域内,江阴开工建设科创载体120万平方米,南理工工业互联网(江阴)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科创载体建成投用;飞地上,优化异地孵化器运营管理,实行“统一绩效+个性指标”考核体系,北京、上海、深圳等科创飞地新引进人才项目24个、人才18名。

  人才生态是城市的持久竞争力。江阴市人才发展集团揭牌成立,科创江阴建设有了“新引擎”。为打造优质人才生态,江阴启动了“千企万才”三年行动,发放首期“澄凤还巢”专项奖学金167万元,同时上线“才聚江阴”引才网络平台,上半年新引进青年人才1万余人。充分发挥高校引才大使作用,江阴还创新开展“高校引才大使——澄凤引才专员”专项结对,来自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8所高校的领导和8位江阴籍在读优秀学子获聘成为引才大使和引才专员代表。

  人才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有政府的保驾护航。疫情防控期间,江阴及时出台同心抗疫“爱才八条”,助力人才企业戴着口罩抓发展,并发挥江阴人才的创投联盟作用,协调金融机构推出“抗疫贷”等特色金融产品,首批10家企业签约获得授信额8.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