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非凡十年 宜兴

城乡同框,奏响融合发展“交响曲”

  2021年,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宜兴作为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位列其中,并在围绕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大胆创新探索。

  协调是一个地方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其中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目前普遍面临的难点,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力的重点。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宜兴越来越描绘出城乡有界限无差距、城与乡发展互为补充的美丽情景。

  大胆探索,破解城乡融合难题

  背靠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宁锡常接合片区包括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无锡市宜兴市,常州市金坛区、溧阳市,在江苏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区域生态绿心组成部分,被誉为“最美片区”,在产业、生态、人文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基础。而宜兴在5个试验单元中优势明显,不仅在生态人文资源、特色产业基础等方面起点高,而且一直以来都是推进城乡改革的先行者。如在全省率先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在全国率先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年租制等。

  重点开展“五园五区六带”发展规划,宜兴围绕“强村、富民、兴农、安居、景美”目标,规划江苏省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宜南和宜滨两个城乡融合先导区、宜南和宜滨两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涵盖了太湖渎区、宜南山区、北部圩区的张渚、西渚、太华等10个镇(街道),规划面积达1008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张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定位准确、特色亮点鲜明的发展蓝图。

  宜兴有底气也有实力去探索大都市近郊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路径试验,强调的便是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宜兴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整个实施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宜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当前制约融合发展的问题在哪里。明确问题导向,便找到了突破口,未来所有需要突破创新的政策支撑也就集中于此。目前,宜兴与无锡大市相比除了低保等社会保障方面已实现统一外,在公共服务、居民收入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如何将优质的资源沉到乡村,如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便可通过城乡融合试验创新突破。

  试验区的探索是道命题作文,宜兴将围绕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五大考题,大胆创新、探索经验。

  发挥优势,快速推进求突破

  近年来,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吸引来多家国企和机构展开合作,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合作最大的亮点在于,白塔村拿出了村里的“三块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农民承包土地做投资。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算了笔账,通过资源盘活,村里三分之一的村民可参与其中,让农民变股民享受分红。宜兴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承担着农村土地改革等多项探路重任。如何让农民的土地增值收益更多,解决大量宅基地闲置的问题,从而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白塔村的创新探索意义深远。

  2000年,宜兴敲响了“农地入市”第一槌,和桥镇的一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江苏省集体建设用地交易平台挂牌出让。“该地块的‘入市’,对无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利于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更好保障村集体土地财产权益。”宜兴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过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前,必须先被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后再出让,对农民和村集体来说一般只能拿到一次性征地补偿, 现在农民和村集体不但可以得到出让金,还能享受持续增值,所有权也没有改变。而作为投资人,合法受让使用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投资,有助于企业与所在村更好绘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致富图”。

  土地与生态,宜兴农村最大的潜力所在,这也是吸引先进要素向农村流动的关键。以生态为例,宜兴的着力点在于生态产品的价值体现,通过试验区建设,能够让好生态产生经济效益。据宜兴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试验过程中,宜兴会尝试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生态产品功能调查,建立生态产品清单数据库,并对生态产品进行价值评价,积极争取在宜兴设立江苏省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试点),探索开展出让、租赁、买卖等生态资产产权和生态产品交易。未来,到农村投资重大项目的主体将额外购买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产品,逐步建立起损害者补偿、使用者付费、保护者受益的多元生态治理体系。

  而有了土地、生态的开发,科技、人才等资源才会更好地入乡转化。宜兴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以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为关键,结合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宜兴探索提出创新科技人员入乡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平台载体等试验路径,并研究细化了20项具体工作。如尝试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激励、农村宅基地分配等多样化的涉农科技成果转化分配模式,允许涉农科技专家、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专利等多种生产要素入股。探索建立成果交易及技术服务平台,为宜兴本地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种植大户提供科技成果转让交易撮合服务、有偿农业技术服务。

  城乡同框,美丽和谐画卷徐徐展开

  目前,在很多领域宜兴已率先探索了一批城乡融合发展的可复制经验做法。

  探索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升级。环科园与新街街道、高塍镇,宜兴经开区与屺亭街道、芳桥街道、新庄街道,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与张渚镇、湖父镇、太华镇、西渚镇实行一体化运行发展,全力做强园区发展平台、强力驱动产城融合发展。

  个性化培育一批特色小镇和特色美丽乡村。坚持生态、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湖父茶旅风情小镇、西渚云湖茶禅小镇被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21年,顺利通过无锡市级考核验收。以推进农村住房试点建设为契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改造了茶圣家园、茗岭嘉园等一批产业兴旺、环境宜居、生态宜游的特色田园乡村。“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进一步缩小。

  成立无锡市首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通知认定第三批100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宜兴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上榜,喜获国家级荣誉。宜兴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以杨巷镇为核心,辐射带动徐舍镇、太华镇、张渚镇、西渚镇等周边乡镇的延伸农业产业链型示范园,核心区规划总面积34.24平方公里。下一步,宜兴将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为契机,立足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型示范园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完善示范园基础设施条件,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健全示范园政策支持与监督管理工作,推动示范园建设上水平、提档次、增效益。

  城乡融合加快推动共同富裕,营造和谐美丽乐土。丁蜀镇西望村,是全国著名的紫砂特色村,也是江苏通过培育乡土人才成功振兴民间传统工艺,实现强村富民的示范村。村党总支部针对影响和制约紫砂产业做强做大的关键性问题,坚持“合作社+党支部+领头人+村民”发展模式,努力打通“原料供应、技术培训、营销推广、品牌包装、宣传推介、行业管理”六个产业节点,致力打造全体村民共建共享的产业平台,推动形成了“户户弄陶、人人制壶”的竞相发展局面。目前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0万元,一批农村实事工程的建设全面改善了村庄环境,“和谐美丽、团结奋发”成为西望村的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