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走出32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大学校长、上万名教授学者,有着“院士之乡”“教授之乡”美誉的宜兴,自古以来便与人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联不仅来源于宜兴自古出人才的自信,更源自与时代同频共振中,对人才的高度渴求。
聚天下英才,筑发展之基。小县城如何打造人才“大流量”?宜兴给出了答案。十年人才路,宜兴不拘一格,在各项政策上破立并举、守正创新;在环境打造上不遗余力、创造优势;在服务举措上细致入微、动人心弦。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五年前,陶都英才项目年均10个,如今已上涨到年均超50个;累计培育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团队)项目81个。截至目前,宜兴人才总量已达38.5万人。
品牌化思维,激活开放之城吸引力
“陶都英才”政策品牌、“才荟兴宜 锡望您来”城市引才品牌、“氿子兴宜”乡贤工作品牌、“宜见倾心”人才服务品牌……整合优势资源,以品牌化思维重塑人才工作,全面激发人才活力,是近年来宜兴招才引智取得新突破的关键。
以“陶都英才”政策品牌为例,2012年,宜兴在无锡地区首个出台人才政策。十年来,宜兴已连续四次修订提升“陶都英才计划”,基本形成了覆盖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等多层次多领域各类别人才、覆盖人才创新创业全链条的政策体系。2021年又在无锡地区率先出台《全市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外人才引进的若干政策》,推出项目支持、搭建平台、社会引才、海外留学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迭代升级的背后,不仅透露着宜兴补短板强弱项、“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坚定信心,更体现着宜兴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打造一流人才高地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宜兴已累计兑现项目资金1.58亿元。
今年,陶都英才政策更名为《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其中,将实施科技领军人才“拔尖工程”。围绕十大重点发展产业链和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积极推行“揭榜挂帅”制、项目经理制、“赛马”制,持续办好太湖湾国际青年精英科创挑战赛,每年引进100个左右具有科技前沿引领力、科研资源集聚力、国际话语影响力,能“强链、补链、延链”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认定后,分别给予申报单位最高800万元、5000万元项目支持资金,项目实施期内,给予个人最高25万元生活补助。
面面俱到的政策设计,体现的是宜兴对各类青年人才的青睐。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各层次的人才来到宜兴就业创业,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政策与服务。今年宜兴启动了“青年人才驿站2.0”建设计划,升级后的驿站将涵盖“住宿类”“载体类”“休闲类”三大类别。其中,住宿类驿站将在保留原有服务的基础上,将免费入住时间从7天延长至90天,解决来宜求职创业青年初期的住宿烦恼。驿站还配备管家和轮值青年志愿者,专门为青年人才提供“管家式”服务。驿站挂牌全省首批“苏青驿站”,拥有会员700余人,累计申请入住超300人次。
从陶都英才到人才强市,更折射着宜兴思路的转变。为加快满足宜兴大项目大企业招引高端人才的需求,宜兴加快搭建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平台,海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宜设立总部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或合资公司,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不断变化的创新打法,实现人才招引快突破
眼下,宜兴正紧扣“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和“环太湖科创圈创新之城”两大建设目标,全面开启“打造中心城、奋进新征程”的崭新局面。在新起点上,宜兴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需要有更多的创新手法、更多的“超常规”举措,由此实现更快突破。宜兴发力打造人才强市的过程,更是一路“奔跑”、一路创新的过程。
今年,宜兴举办了首届国际科创英才节。本届英才节不仅是一场资源大整合的融合创新,更是一场区域大联动的全面出击、全域造势。活动将“百企千才高校行”、校地合作产学研对接、外出招商考察活动等全面整合,形成体系。人才办、人社局、各乡镇、园区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进行活动个性化设计,拓宽招引渠道,实现人才招引精准化。
宜兴太湖湾国际青年精英科创挑战赛已连续举办三届。从最初仅停留在科创项目的比拼到成为宜兴发力科技招商的重要渠道,科创赛一直保持着那份赛事热度不断变化。筑巢引凤,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团队来宜创新创业,大赛奖金、赛制等不断变化。去年,大赛吸引了1000多个项目参赛。今年,采用“1+6+N”的模式,各板块全面参与,吸引了全球超2300个优质人才团队报名参赛。围绕宜兴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更好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赋能,大赛创新科技招商新模式,充分融合院校、机构、企业、资本等资源,对接优质项目。据了解,本届大赛共签约落户项目106个,创下新高。
不遗余力“引进来”,宜兴在以空前力度“走出去”,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针对市外平台载体“缺失空白、建设滞后”等问题,宜兴加快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机构平台,与深圳创成汇平台设立宜兴市海外人才工作站(欧洲站)、环科园招才引智工作站(深圳)等,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丁蜀)武汉科创中心、宜兴市(济南)科创中心、环科园科创中心(深圳)等一批“科创飞地”成立,集聚全球创新资源为宜兴科创发展引入更多源头活水。
“乡贤”,宜兴加快人才集聚的一张“创新牌”。去年起,宜兴实施“乡贤人才回归”工程,以乡贤工作培育新发展动能,着力把乡贤“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发布了《关于深耕乡贤服务发展的工作意见》,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宜兴市深耕乡贤服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十四五”重点打造的产业链,宜兴精准分析乡贤特别是行业知名人士和领军人物的优势,建立乡贤资源档案库,按照产业链梳理乡贤链,更好地将乡贤力量汇聚到双招双引、产业强市中来,对引荐项目人才、回援资金技术、返乡创新创业的乡贤,宜兴给予重点扶持奖励,还专门建设“院士之家”,为院士及专家团队从事科技创新、科研活动以及康养休疗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仅最近十年,广大乡贤就帮助宜兴引进了总投资700多亿元的50多个优质项目,搭建了130多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
倍加温暖的宜兴服务 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双向赋能
“千里马能够驰骋疆场,离不开伯乐的‘慧眼’。我们雷茨是幸运的,在刚刚扬帆起航之时,得到了‘环保之乡’宜兴的‘垂青’和助力,得以在这片创新创业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作为第二届太湖湾国际青年精英科创挑战赛的冠军,雷茨悬浮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周海将这样深情“表白”宜兴。
人来就行,剩下的“包在宜兴身上”。同样在生活领域,针对高层次人才,宜兴全面的人才服务一以贯之,推出了陶都英才卡,将医疗保健、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健康休养、配偶及父母安置等多样的公共服务纳入到了统一的体系之中。“一张小小的陶都英才卡,就能解决人才在宜的所有后顾之忧。”去年开始,宜兴在陶都英才卡的申报上还采用了线上申报模式,今年更是实现了即报即审。今年陶都英才卡的申报量已达211张,同比上涨超20%。
生活无忧,是青年人事业奋斗之余的重要追求。青年人在宜的不断成长,所要面临的休闲、婚恋、家庭与社交等生活问题,这些也在宜兴人才工作的考量之中。青年人才联谊会,为在宜工作尚未脱单的青年人提供交友联谊机会;亲子夏令营和人才成长营等活动,则以参观宜兴特色景点和组织团建活动的方式,增加人才对宜兴文化与发展的了解,促进人才间的交流。
倍加暖心的服务环境,让人才与宜兴间的黏合度越来越高,更推动了人才链赋能产业链,为宜兴打造产业发展增长极锻造“最强动力”。在宜兴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中,人才力量不可或缺。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产业的快速突破正是科创、人才赋予的强大动力。目前,宜兴已集聚了中环领先、雅克科技、德融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也孕育了一批功率半导体配套企业,涉及集成电路原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产业链日趋完善,宜兴已初步成为长三角半导体产业重要基地。
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为例,目前,包括中环领先在内,“中环系”企业接连落子宜兴经开区,相关项目累计投资额超500亿元。在江苏博砚电子,企业掌舵人宗健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了光刻材料,填补了国内企业对光刻材料研究的空白。如今,博砚电子不仅培养出了省双创人才赵榆霞、省双创博士章宇轩等一批优秀人才,更为宜兴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