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科创周刊

“合纵连横”,释放协同创新的乘数效应

  智能手机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离不开的个人掌上电脑,体积不大、功能强大、技术含量高,涉及到的零部件难以计数。实际上,大到整机生产厂家整合零部件供应商资源,小到面板、电路板、摄像头、电池等生产厂家整合产品上下游资源,正是各个零部件产线齐头并进协同创新,才使得手机能叠加越来越多的功能,成为刚需消费品。

  从一部智能手机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大件生活消费品、医疗器械、工业设备等,无不是协同创新的结晶。实际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都大大拓展,科技创新的速度更是显著加快。一个企业靠“单打独斗”很难招架这种“目不暇接”的技术迭代,协同创新是一种优选。

  最近,事关无锡科技创新的两则新闻颇引人关注。一则是,在今年上半年省科技厅启动的省创新联合体备案试点工作中,无锡企业申报踊跃,共有中科芯、华润微电子、华进半导体等17家单位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进行申报。另一则是,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与天津大学共建的深海传感技术中心揭牌,该中心将以创新联合体的方式运行,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研发自主可控的深海传感器装备。可以看出,在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的助推下,无锡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劲头足、步子大,协同创新已由过去的“拉郎配”逐渐走向“自由恋爱”,双方共同语言多、价值观相近,更容易在短时间内结出硕果。

  无锡现在正加快打造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先进”意味着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要领先、自主可控,“集群”则要求产业链中不能只有一两家企业强,上中下游企业中都要有一批强手。企业要强,必须做到技术过硬。技术强,才能带动企业强、产业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过程,就是不断冲破技术壁垒的过程,这其中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的风险。比如,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竞逐中被对手抢得先机,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产业可能会失去掌控新兴创新链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最佳时机。“里程焦虑”是困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大难题,谁能解锁动力电池的大容量、稳定性等关键技术,谁就能更快抢占市场先机。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间结成创新联合体,无疑能大大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实现互利共赢。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扰,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很受关注。无锡制造业发达,但不少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在外市、外省,有的在国外。物流一旦受阻,这些企业就会万分焦急,因为短时间内在本地很难找到匹配的供应商。这些外地供应商往往在细分领域掌握着关键技术发言权,成为很多大厂必不可少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由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牵头搞协同创新,带动本地企业一起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攻克一些共性、关键技术,有助于提升上下游企业的技术水平,能有效应对一些重要的设备、仪器、材料以及软件被阻断供应或中止升级的风险,提升产业链整体的韧性,放大协同创新的乘数效应。

  (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