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暑假,宜兴市的老教师家庭辅导站都是孩子们心仪的好去处。今年,家庭辅导站的活动菜单进一步更新。除了作业辅导,老教师们把辅导站开出了新意,他们凭借自身所长设置特色课程,并与社区以及各个教育场馆充分联动,把主题教育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家庭辅导站开出丰富活动菜单
近日,宜兴市湖 实验学校退休教师周纪华和她的先生曹敏胤用一条近7分钟的视频,记录了假期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这个暑假,“老少心向党、喜迎二十大”主题教育活动火热进行中,由老教师们开办的家庭辅导站成为主阵地之一。
红船从历史长河中驶来,有太多的故事值得代代传承。陈静美是宜兴市张渚镇茗岭村的老教师,目前负责辖区内13个家庭辅导站的日常事务。“假期里,我们统筹安排了多项主题教育活动。8月初,茗岭社区关工委主任张曙芳亲自为孩子们讲述了红船的故事。村里还有一位名叫孙洪元的残障人士,他本身就是励志生活的榜样,有着一手编织技艺。我就带着孩子们前去寻访他,并学习编织了一条条红船。”陈静美表示,听了故事、有了榜样、学了技艺,孩子们能从一条红船上学到不少。
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家庭辅导站不仅要助力青少年的文化知识学习,还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向美向善,爱党爱国。参加宜兴市湖 社区辅导站的四年级学生王韾月觉得这个暑假她过得充实愉快:“我参加了‘七彩夏日’活动,参观了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收获很多。”周纪华表示,她会带着学生去村图书馆,领着他们读红色书籍,再讲些红色故事,“氛围好,孩子们听得进。”
讲好红色故事,不能忘了讲好家乡故事。周铁镇红色教育资源相当丰富,包括岳飞文化园、竺西医院、西桥工学团旧址等。该镇关工委配合主题宣讲,统筹安排近百名学生寻访各教育基地。此外,周铁镇涌现出的一批劳动模范也成了青少年教育的骨干力量。假期中,一批批学生先后来到全国劳模、中国好人、葡萄大王张涛的葡萄种植基地,与他面对面交流。
走过26年,辅导站吸引力从何而来
老教师举办家庭辅导站,是宜兴市教育局关工委自1996年开始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志愿者创设的活动平台,至今已坚持走过26个年头,参与学生达到10万多人次。为了让青少年学生在离校期间有人教育、有人关爱,度过平安、健康、有意义的假期,目前有500多位离退休老教师开办辅导站,受到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的赞誉。
“辅导青少年学习是其一,如今各个家庭辅导站和社区以及各类社会资源的衔接愈发紧密,我们的辅导站课程菜单也在变得更丰富。”陈静美说。随着家庭辅导站的社会影响力加大,更多人关注到了青少年的这一校外“乐园”。各个镇(街道)关工委为辖区内的辅导站置办教育设备,社区积极安排场地供辅导站开展活动,丰富课堂内容。
从动员孩子们来站活动,到孩子们主动来、爱来参与活动,吸引他们的正是辅导站的特色和老教师们的精心策划。退休教师李祖生创办的家庭辅导站以体育为特色,他带着青少年学习乒乓球、篮球等运动技能,十分受欢迎。居住在张渚镇茗岭村的老教师夫妇黄川柱和曹法娣举办的家庭辅导站开设了中草药课堂。喜爱研究中草药的两人认真备课,结合季节等特殊节点,带着学生到山中认识和采集中草药。“他们从生活和本地资源出发,开展最贴近当地青少年的教育,有特色,更有意义。”陈静美说。
辅导站里留下动人故事
1996年,退休的美术老师陈克强开办了家庭辅导站。如今26年过去了,陈克强辅导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他的热情和动力却是始终如一。在采访中,陈克强对大部分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有人考上了好大学,有人考研成功,有人已经在国内外有了名气,由辅导站结下的缘分至今未断。
家庭辅导站就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开办家庭辅导站,就担起一份责任。对学生的关心和照顾不仅是在开站期间,还在日常生活中。”周纪华说。初二学生沈云(化名)和周纪华的外孙女同班,她的身边只有奶奶,“初二、初三学生晚上有晚自习,八点半需要去接孩子,我就嘱咐女儿把沈云带上并送她回家,就这样坚持了两年,今年她初中毕业了。”在距离周纪华的家庭辅导站不远处还有一户单亲家庭,由于父亲的工作原因,孩子时常没人看管。周纪华就每晚到孩子家中辅导功课,准备些点心和水果,“对待参加家庭辅导站的孩子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用心。”
辅导站里的故事要续写下去,需要在新时代不断探索创新。记者从宜兴市关工委了解到,培育特色鲜明的辅导站已经有了行动方向。今后,辅导站将与学校特色联动,举办对应的家庭辅导站。此外,鼓励老教师们从自身特长和学生所需出发,开设如乐器、摄影、剪纸等多种类型的辅导站,丰富课余生活。结合新时代新特点,“网上”家庭辅导站也在逐一建立。
“最近辅导站没开班,很多学生都来询问。待开学后,只要情况允许,我的辅导站就欢迎孩子们来。”年过八十的陈克强依然热情满满,他期待着辅导站开班后,孩子们能兴致勃勃地来,收获满满地走。(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