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携手推进“双一流”大学和“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建设

江大与宜兴,“双向奔赴” 启新程

  □本报记者 胡志杰、蒋梦蝶

  宜兴太湖大道181号,江南大学东氿校区所在地。历时三年建设,东氿校区正式启用,继8月28日首批学生从江大蠡湖校区搬迁来此后,昨日首批606名新生正式入学。

  一直以来,宜兴都有着一个“大学梦”。高校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助力高校高起点转型,从江南大学与宜兴签订合作协议起,双方就朝着这样一个目标“双向奔赴”。梦圆时分,一座城和一所大学,踏着推进宜兴“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建设和江大“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节拍,携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期待,

  一场双向奔赴的约定

  “一流城市,一流大学”,说的是大学与城市相互成就,江南大学与宜兴同样是一次“双向奔赴”。

  多年来,宜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第一方阵,有着较强的城市宜居竞争力,但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有所欠缺,以高等教育为主要载体的创新便能弥补这样的缺陷。而江南大学已有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序列,3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江南大学也需要在与地方发展的不断磨合中,寻找更多的发展机遇。

  一拍即合。2017年,宜兴与江南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为充分满足宜兴产业发展需要,经过多轮商议,最终敲定将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个学院放到东氿校区。“搭上城市发展‘快车’,对于这几个专业来说是一次绝佳的发展机会。”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管理办公室主任兼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杨延认为。

  江大与宜兴的牵手,可谓是谋事在先、恰逢其时。锡宜一体化进程近年来明显加速,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启动,江大东氿校区的启用,助力了宜兴科创产业的发展,也推动江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给力,

  一股发展能量持续迸发

  更近距离的人才引进与交流,更高频率的校企合作……江大东氿校区的建设让宜兴一批企业家很是兴奋。江苏金山环保工程集团董事长钱盘生便是其中之一。2020年11月,金山环保捐资3000万元用于东氿校区建设,还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民营企业党建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如今,江南大学已成为金山环保重要的智囊团成员。去年12月,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还与金山环保共同创建金山·环境大讲堂,聚集国内外优质资源,积极推动江南大学环境学科的快速发展。

  翻开江南大学与宜兴企业的合作清单,可谓硕果累累。据统计,2018年至今,江南大学与宜兴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合同140份,合同金额超4400万元。近期,江南大学与TCL中环、中辰电缆等企业开展对接,量身定制了合作菜单供企业选择。

  从企业到产业,江南大学正持续 不断为宜兴发展赋能。从零开始,宜兴倾力打造的生命健康产业就少不了江南大学的助力。随着宜兴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的揭牌,宜兴生命健康产业攀上了科创新高峰。目前,研究院内已有8个来自江南大学、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等教授团队入驻,与6家国内外食品与生物技术领域的著名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打造全球功能食品领域的顶级研究平台。此外,江大还充分发挥设计学科优势,将在宜成立中国紫砂艺术设计研究院,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并在中国有广泛影响的研究机构。

  安心,

  一份“暖心包”的特殊安排

  让老师们安心来宜,不仅是东氿校区顺利开展教学的重点,更是未来宜兴想要依托江南大学实现人才“引流”的关键。今年4月,江南大学与宜兴市政府签订补充协议。根据协议,宜兴不仅为教职工提供相应的生活安居保障、编制保障、子女教育保障、人才政策保障等,而且特意为教职工准备了一份入驻“暖心包”保障。其中,具有正高、副高职称的,可申请相应金额的学术、技术交流补贴,此外,教职工还能享受旅游年卡、健康卡等相关福利。

  宜兴的诚意满满让江南大学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江南大学同样也拿出给力举措,在补充协议签订后,立马加速推进,精心挑选4个学院的32个团队,121名专任教师来宜,学生共计962人,其中2022级新生606人,往届生356人。针对东氿校区学科团队,江南大学提出了硕博名额单列、增加团队进人指标等条件。

  空调、独立卫生间……除了为学生提供比蠡湖校区更优越的住宿条件,宜兴还在运行经费、实验设备投入保障上持续“给力”。在科研楼内设置有45个理科实验单元和10个文科实验单元,宜兴出资2亿元采购教学实验仪器装备及附属设施,为学生、教师提供最先进的科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