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非凡十年

惠山厚积薄发, “五地四创”推进鲲鹏迭变

  十年厚积薄发,十年展翅腾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山一路拼搏、一路开拓,交出了一份追求高质量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厚实答卷,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518.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1年的57.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万元增长到6万元。

  勇挑大梁、行稳致远。“十四五”开局以来,惠山争创践行新发展理念模范区、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标杆,进一步明确了“五地四创七重点,党建引领是关键”的总体思路。在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探索新路,将惠山打造成为“高端要素集聚地、创新创业首选地、枢纽经济新高地、生态宜居样板地、美好生活向往地”,争创“全国智造区、华东科创谷、苏南枢纽地、锡西花园城”,努力为无锡改革创新提供更多“新惠山经验”,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挑大梁扛重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稳固“底盘”, “先人一步”改革转型

  以改革创新之力,变动能转换之局。今年,吉利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当年生产的“加速度”,正是惠山稳发展、显活力的鲜活例子。

  抓发展,惠山经济运行的“基本盘”更加稳固。锚定党建引领“五地四创”,制定出台“1+4”实施意见和年度工作要点,统筹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助推经济承压反转。2022年2月10日,惠山区新春后首个产业大会锚定“全面数字化转型”主题,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专项行动计划,加速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在“十四五”期间创建“全国智造区”的惠山,将举全区之力推动惠山城市核心竞争力再次跃升,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数字惠山”。

  “先人一步”,使惠山在经济转型发展方面具备先发优势。早于2015年就在全省率先开展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全面开启产业数字化转型探索,数字化已成为惠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多年来的积累,为惠山承载最有前景的产业、最具活力的要素、最为宝贵的人才,也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无限可能和想象空间。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一镇一院一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院士经济惠山走廊”深化拓展,大院大所相继落地,集聚了20万人的人才群体,“智慧集群”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器”,也成为惠山万余家企业的重要“朋友圈”。

  惠山区委主要负责人分析,2021年,惠山经济总量突破了千亿元,要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每年增量达到百亿级,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就是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这也是破除要素制约、跃升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抓赋能,改革创新的“策源力”强劲助推“华东科创谷”建设。惠山区创成全省首批全市唯一创新型示范区,全面布局北上广深京津冀等创新前哨,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江苏中心、省应用光谱技术研究所、上海临创产业发展研究院苏南分院、无锡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创新研究院揭牌落户,与华科大、东北大学共建未来技术学院。最近,又牵手天津大学,为惠山产业添“智”加“能”。

  多年来汇聚“智”“能”,惠山以科技+金融的模式强力推进“华东科创谷”建设的信心十足。目标争取在落实科技强国行动纲要上“首开纪录”,在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上“首创先例”,并加强与太湖湾科创带等区域创新战略的互动,打造“院士经济走廊”加强版、新型科创载体高配版,在科技创新创业上创出“新惠山经验”。

  拥抱湖湾, 枢纽融合协同发展

  今年,政和大道西延工程引人关注。这条建成于“十二五”期间的惠山区中部“黄金大道”,止于省锡中南侧,在前洲与长安之间形成“断头路”。“十四五”开局,惠山打造“苏南枢纽地”,“向锡澄协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迈进,必须以最合理、经济和快捷的方式串联起惠山新城综合服务核和城铁新城枢纽服务核,”惠山区相关负责人说,政和大道西延工程全长约7.5公里,总投资约30亿元,不但构成贯通惠山中部的城市主干轴线,而且与凤翔快速路无缝对接,成为“双城”到无锡主城区的快速通道。

  在惠山区325平方公里版图上,地理资源的沟通和产业形态的集聚,打造出了一个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区域,为惠山争创“苏南枢纽地”具备了条件。惠山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惠山将确立更高发展定位、承担更大发展重任,找准在苏锡常、长三角等一体化战略中的切入点,特别是围绕省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建设,以及盐泰锡常宜铁路、苏锡常快线、锡太高速等跨域交通项目建设,提前策划开展“产业+”“创新+”“设施+”等对接工作,更好承接上海、南京等资源高地的溢出,努力成为沪宁科技成果转化“飞地”和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热点”。继续挑好推动锡澄协同发展的重担,在加快协同发展上创出“新惠山经验”。

  枢纽建设与产业相结合,处处显现惠山融合发展的精华节点。惠山启动11个田容田貌整治示范点,总面积6500亩,因地制宜打造各有特色、各具功能的江南田园。随着灵云休闲采摘园、水蜜桃标准园、香耕时节、醉美稍塘等的完成建设,全区的田园变成了一个个网红打卡地。而182个风光带沿线美丽宜居村启动整治建设,至目前建成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建成率位居全市首位。近年来完成的“6+6”道路节点提升工程和S342-洛南大道段等4个风光段落,把区内主干道建成了“四季有花、移步换景”的绿色景观廊道。2021年,惠山区首次推出锡西风光带旅游线路,沿途皆是景、水陆皆可游的“全景惠山”乡村风貌吸引了远近休闲客。

  围绕“现代交通样板区”“枢纽经济集聚区”、“两业融合协同区”的战略定位,到2025年,惠山探索“高效、融合、赋能”的苏南枢纽地模式,以高效交通设施和体系为支撑,与现代产业相融合,为城市发展赋能。

  文明惠民, 美丽惠山幸福升级

  产业强起来、百姓富起来,城市也要美起来。多年来,惠山以建设锡西乡村振兴风光带为龙头,在乡村振兴上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打造全市乡村振兴“样板间”;以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示范开展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手段,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省级试点等改革;高标准推进“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乡土人才“三带两助”行动计划,探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惠山经验”。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打造新时期的幸福惠山。惠山始终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之责,以民意需求的“小切口”,不断推动民生福祉的“大变化”,全力促进共同富裕。近年来,在省内率先解决“夹心层”群众的保障难题,是惠山区兜牢底线民生的补短板之举。围绕“八个更”的要求,惠山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锡城“菜篮子”、民生“微幸福”等一批工程全面完成,“15分钟优质养老服务圈”、“10分钟健身圈”全域打造。教育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省锡中获评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对照民生“七有”要求,高质量推进就业、富民、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社会事业,民生支出占比常年保持80%以上,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化惠民“好戏”连台。小锡剧《百叶飘香》等3个节目获省“五星工程奖”,由时代楷模黄文秀扶贫故事改编的大型原创锡剧《追梦路上》作为江苏省唯一剧目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圆梦奖“优秀剧目奖”。“民生微幸福 惠畅小剧场”文化工程项目启动,百姓自编自演,奏响文化乐民、惠民、育民的新篇章,惠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打造“德耀惠山”“惠阅书香”活动品牌,“小微执法”“文明随手拍”等成效显著,全力汇民意、集民智、解民忧,共建共享的创建氛围日益浓厚,向善、向上的文明风尚持续巩固。城市更新发展中,惠山不断优化四大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推进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江南运河文化公园、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等重点功能性项目。

  幸福为文明建设铺就良好基底。“作为无锡城市副中心,今年以来,惠山区锚定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全国最干净城市的目标,紧扣‘锡西花园城’总体定位,补短板、扬长板、强底板,让城市发展更美好、产业质态更高端、人民生活更幸福。”惠山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的承上启下之年,必须以过硬举措推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创出惠山经验,为无锡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勇挑大梁”。

  市政协副主席、惠山区委书记吴建元表示,今天的惠山,百业兴旺、繁荣发达、活力迸发,已成为长三角区域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地区之一。面对国际大势的不断变化,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惠山要保持“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奋进状态,有力推进“五地四创”,加快转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