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非凡十年

惠山强基固本筑堡垒 开启“红色”新征程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的巨大力量推动惠山“脱胎换骨”、奋发前行。

  奋斗新征程,惠山区紧盯“全国智造区、华东科创谷、苏南枢纽地、锡西花园城”建设目标,以党建引领“五地四创”工作要点为指引,以组织工作助力“鲲鹏迭变”细则举措为驱动,全面推动党的建设与中心大局目标同向、推进同频、落实同步,为惠山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热潮中抢先机、立前沿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强基固本,“红色动能”凝聚逐梦力量

  “江苏好人”、外卖小哥王坤常年在惠山区走街串巷,平时在“小蜜蜂驿站”休息时,经常听身边的党员小哥讲“创建文明典范城市人人要尽自己的一份力”。他现在送餐路上看到不戴头盔、逆行、闯红灯等现象都会停下来劝一劝,看到乱贴乱画、地上有乱扔垃圾等还会停好车去擦一擦、捡一捡。凝聚最广泛合力,推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前进,惠山区积极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建立健全组织管行业、行业引党员、党员带群众“管引带”机制,以党坚强的号召力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成为参与者、宣传员。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十年党建强基固本筑堡垒,惠山抓住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全域党建等关键重点聚能发力,凝聚起逐梦前行的力量。发挥组织优势,惠山围绕“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目标要求,持续探索“多元治理、精细集成”治理路径。稳步推进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渐进式优化调整社区区域和规模;深化党建引领“精网微格”“红色物业”“星级社区”等建设,扎实推进干部下沉、共驻共建、党员志愿服务等制度,建立健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通过驻区各条线、各行业单位共驻共建、互联互通,构建“多方参与、条块协同”的治理服务体系;聚焦民生关键小事,深化“开门一件事”,大力实施“当好答卷人”行动,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动能”、打开新局面。

  党建促乡村振兴成为“头号工程”。以“支部领着产业走,党员带着百姓富”为路径,惠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先锋领航、产业惠农、聚贤提能、乡村亮颜、红色新风“五大行动”,组建跨区域跨领域乡村振兴“雁阵示范群”党建联盟,探索推动“康养经济”“蜜桃经济”“稻香经济”等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聚力打造共富样板。目前,“乡村振兴”书记项目已实现区镇村三级全覆盖,组建11个乡村振兴党建联盟,帮助薄弱村启动产业发展类项目60个,项目收益超1.1亿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基石,惠山全面推进村(社区)书记队伍“县乡共管”,全覆盖开展“五星”专业化管理,全链条培养定制村干。同时,以乡情为桥梁、政策为引领、激励为导向,累计引进新农人、新工匠、新创客3万余人。

  发展在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惠山区聚力推动各领域党建“出新出彩”“百花齐放”,形成了机关党组织“红帆党建联盟”、园区党建工作“六共六推”工作机制、无锡戴卡“四个对接”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等各领域党建创新成果。同时创新打造“惠聚群‘新’”党建品牌,在新兴行业领域系统实施组织聚魂、支点聚形、先锋聚能、暖新聚心“四聚”工程,分类指导组建10个行业党组织,打造涵盖全省首个市级道路货运行业党群服务中心、司机驿站、小蜜蜂驿站等在内的122个行业党群阵地,有效整合起全区五大新领域、3000余家行业企业、近4万名从业人员投身惠山发展,变社会“新力量”为发展“新动能”。

  一线育人,“全链机制”靶向勇毅担当

  近年来,惠山区注重围绕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考察识别干部,对关键时刻敢于担当、群众公认、身先士卒的干部优先提拔或晋升职级,340余名在三大攻坚战以及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提拔重用或职级晋升,51名村(社区)书记进编。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惠山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区干部人事管理规定、军转干部在基层培养选拔办法、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办法、职级晋升操作口径等系列制度文件陆续出台,严格干部工作的程序、标准和规范,通过选好每个干部、配强每个班子,在全区干部中树立重实绩、重实干、重基层的用人导向。围绕中心大局调配干部。立足惠山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内部提拔、上下轮岗及企事业交流等方式,精准选拔人岗匹配度最高的干部,近年来区直部门“一把手”年龄结构持续优化,专业背景更加复合。把集中换届与日常任用有机结合起来,把选用干部与提高政治能力、治理能力有机融合起来,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善于解决复杂问题、驾驭局面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担任乡镇党政领导,换届后乡镇领导班子中35岁以下干部比例提升18.8%,研究生学历占比提升15.7%。

  注重在经济发展主战场、基层一线和艰苦困难地区培养锻炼干部。惠山区坚决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先后选派12名干部人才到青海、徐州、连云港等地区开展对口帮扶。深入实施“四个一批”挂职锻炼,每年选派3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到先进地区以及疫情防控、征地拆迁、信访维稳、招商引资等急难险重岗位跟岗锻炼,推动干部开眼界、长见识、增本领。着眼提升干部治理能力,优化干部教育培训,建立中青年干部点名调训机制,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常态化开展“四千四万”“锡流”“一包三改”精神现场教学,以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汇聚实干担当之力。

  着眼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健全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惠山完善持续发现、动态补充的长效机制,定期举办年轻干部座谈会,常态化分析研判、系统化掌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确保年轻干部“蓄水池”相对充盈。拓宽选人视野、畅通来源渠道,深入实施年轻干部“550”计划及“播种计划”,加大公务员事业人员招录、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选调生分配、雇员制改革的力度,近十年共引进各类年轻干部480余人,年轻干部队伍不断壮大。用好用足选拔任用这个最大激励手段,注重选拔使用区委中心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涌现出来的“干将”“闯将”“猛将”,着力破除论资排辈,及时大胆提拔使用。同时严格落实谈心谈话、提醒函询诫勉、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等制度,制定实施精神激励办法,有效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聚智赋能, 优化保障构建“人才生态”

  华科大无锡研究院即将迎来建成10岁“生日”。这是惠山引智招才的一个典范。十年来,惠山区不断突出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强化人才集群引领驱动,培育发展“院士经济”,先后获得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区、全市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引育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31人,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129人,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49人。人才的聚集、储备和培育,为惠山“鲲鹏迭变”厚植根基。

  聚焦政策引领,推动产才融合。定向精准发力,聚焦创业创新,惠山围绕区“先锋英才计划”及其升级版政策的落地实施,制定出台了9个实施细则,1个评审办法,形成了面向11支优秀人才队伍、涵盖国际国内顶尖人才到一线基础人才的全链政策体系,与国家级人才计划、省“双创计划”、市“太湖人才计划”等上下呼应。

  创新引智平台,增创发展胜势。针对区内产业发展的需求,惠山引入一批具有学科优势的高校院所共建产业研究院,布局形成产才融合的人才发展模式,把高校智力资源搬到“家门口”,并逐渐发展成为兼具人才集聚、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创业孵化等多种功能的创新实体,2021年还建成启用“无锡院士小镇”。目前,惠山区已经建成产业研究院14家,面向支柱产业的研发平台38个,成果转化平台51个;累计引进中外院士53名,建成由院士领衔的产业人才集群10个,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2000余人,丁汉、潘复生、时玉舫三个院士团队入选“太湖人才计划”顶尖人才团队,占全市的3/4。丁汉院士团队获得全市首个1亿元顶格扶持。

  打造活动品牌,发力“双招双引”。惠山持续开展面向国内人才市场的“凤还巢”活动,搭建与乡贤常态化合作的联谊平台,鼓励和引导惠山籍人才“才馈家乡”,建立惠山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吸引包括5名院士在内的600多人次惠山籍乡贤“智力返乡”,引荐了近300名高层次人才和20多个高端人才项目落户。面向海外优秀人才,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举办“海外精英人才惠山活动周”。依托“无锡院士小镇”的建成启用,成功举办2021太湖湾院士论坛,邀请33名中外院士参加,14个由院士领衔的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签约落地。

  优化服务保障,构建“人才生态”。惠山建成启用惠山新城φ+国际人才社区,并完成城铁站区HCBD创智国际人才社区、运河科创国际人才社区总体规划,洗砚湖科技城、长安创新未来城、万寿湖科技城等科创新城建设加速。成立无锡市惠山人才集团,组建创新创业人才协会,区级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发放“惠才服务一卡通”,为人才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人才群体的向心力进一步增强。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共建省科技企业融资路演服务中心无锡惠山分中心,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智惠贷”及“惠演识才”路演品牌,累计举办服务推介、投融资路演等专场活动42场,168家企业成功获得融资9.94亿元,培育了上能电气、时代天使、菲沃泰等一批人才上市企业。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下一步,惠山区将以党建引领,扎实建好人才引育平台、用好人才创新资源,助力惠山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脱胎换骨”,实现“鲲鹏迭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