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长江“十年禁渔”第二年,“长江微笑天使”来“报喜”——

近20年来首次发现新生幼江豚

  本报讯 “以前在江上打个光,哪能看到鱼的影子,现在晚上到江边,手电筒一照,就是鱼,成群结队的鱼。”昨日,本报记者继两年前开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禁渔调查后,再次跟随江阴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储恺,登上了中国渔政32093号艇,同船的“老船长”还是周师傅,但这次与两年前相比,侃侃而谈中更多了几分轻松,“长江‘十年禁渔’第二年,非法捕捞越来越少!”

  日前,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启动。这是长江实施全面禁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颁布施行后,首次开展长江流域物种系统调查。常年参与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江阴申港三鲜养殖总经理郑冰清透露,最新调研数据显示,长江刀鲚密度涨了不少,2021年刀鲚资源密度分别为4.32×10^4尾/立方千米和0.33×10^4千克/立方千米,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加96.4%和106.3%。“长江微笑天使”江豚也来“报喜”,热点水域年均观测头次逐年上涨,还曾多次发现新生幼豚,这在近20年来是首次,“可以预见长江生态环境正越来越好。”

  与科研数据呼应的是江边群众的反映。除了“老船长”周师傅,近来,长江引航、江阴船闸、江阴海事这些长年驻扎长江无锡(江阴)段的部门都反映,江豚“水舞秀”常常上演,而一些当地江泳爱好者也反映,偶尔还能遇到江豚伴游,有时候,调皮的“天使”还会用凸起的小嘴时不时拱一拱“同游”的泳者。

  鱼“欢”背后,离不开“人”的守护。申港街道滨江村护渔员宋华坤是土生土长的“江边人”,像他一样,江阴已有78名护渔员自发常年值守长江护渔岗,其中还有不少老渔民,而这份新职业在让他们生活更加“安稳”的同时,也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护渔之乐。“这几年,原来浑浊的长江水清了很多,各种鱼也多了。”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宋华坤感受到的这份水清鱼跃的“安乐”再次印证了长江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这两年护渔装备可说是‘鸟枪换炮’,以后的护渔岗还能实现24小时智能护渔。”储恺说,江阴年内将启动首批4个标准化护渔点建设,包含视频监控、自动报警等功能。他们今年7月还增配了特种无人机,“尤其是江阴大桥水域沿岸树丛较多,但无人机用热成像就能扫除盲区。”

  “两年前还是4个人,今年新增3名一线执法人员,清一色‘95后’,小艇都挤不下啦!”在船上,储恺感慨,“新配备的30米执法船,未来还能作为水资源监测、服务渔业生产的便利工具。”(徐兢辉、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