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植入生态科技,打造农村环境治理展示新窗口

潼渚让美丽乡村成生态产品

  本报讯 金秋时节,在宜兴潼渚村,坐在桥西河边上的老树下咖啡馆,感受静谧、淳朴的田园风光,不一样的休闲方式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而潼渚美景更成为摄影爱好者的高频取景地。不久前,潼渚美景还引来央视聚焦,让这个小村庄快速走红。

  潼渚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来源于生态坚守的底气。相比其他村庄,这里既没有突出的资源禀赋,也没有丰厚的发展家底,乡村振兴靠什么来破题?村党总支书记蒋振说,潼渚村充分发挥属地环科园环保产业优势,将环保技术融合于美丽乡村建设,探索“美丽乡村+生态科技”,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致力将农村打造成为环境治理展示新窗口,呈现美丽乡村生态产品的同时,让环境治理方案可复制。

  以前桥西河水又黑又臭,老百姓都不愿意到河边来。而如今,桥西河不仅改头换面,实现了水清岸美的华丽转变,更隐藏着环境治理大智慧,成了环科园环保企业亮技术的平台。潼渚村的环保故事从一处小公园开始。“公园底下藏有‘绝活’。”村党总支副书记潘耀介绍,从公园的玻璃房进入地下,几个圆柱形设备正在作业,负责处理周边100户农户的生活污水、雨水等。水经过处理达到Ⅳ类标准后排放到生态湿地,经过湿地“过滤”后便达到Ⅲ类水标准,排放到附近河道,最终由河道内水下森林系统净化水质,让河道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水标准。桥西河内,河水能见度较高,河岸边在各类植物的点缀下形成了绿色植物带。沿着河道,村里还建起了慢行步道、长廊等,将其打造成为了村民家边的公园。

  走到桥西河尽头,一间生态厕所格外引人注目。它完全依靠太阳能供电,水资源100%全闭路循环利用,整个系统一次补充水后无需再增补水。垃圾回收,潼渚村也可圈可点。每天,村民会将垃圾简单二分类后放到门口,由保洁员上门回收后进行四分类,将厨余垃圾进行发酵后处理成有机肥。近期,桥西组村民已领到了首批自产有机肥。

  水质如何,村内保洁情况是否到位,是否存在生态风险?如今,这些与环境相关的元素,智慧“环境管家”了如指掌。记者在智慧乡村管理小屋看到,通过物联网、GPS等技术的植入,“环境管家”可实现对水生态、垃圾回收等在线监控,发现异常后形成工单派发给线下环境管家。

  “环境改善让我们心里更舒畅,更有幸福感。”村民於顺芬说。潼渚村的美丽逆袭不仅扮靓了村庄颜值,更让村庄发展找到了新路子。据潘耀介绍,目前村里已收购了桥西河边几家闲置农房,计划打造乡村发展新业态。未来,潼渚的环境治理模式有望对外“输出”,助力乡村振兴。(蒋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