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非凡十年

民生锡山幸福满满

  在锡山,人们总会感到一种“稳稳的幸福感”:不懈接力的民生工程,执着追求的生态底色,亮眼丰硕的美丽乡村,温暖有度的民生实事……十年间,锡山区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聚焦聚力、问计于民,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弱有众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民生工程 以人为本

  每一个重大民生项目的落地,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翻阅去年城乡建设成绩单,锡山区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以及省市上位规划,启动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两东”、云林地区规划研究及城市设计、翠屏山南片区城市设计深入开展,配合做好市级综合交通、312国道外迁等区域交通规划编制,深化区轨道线网和站点布控、主干路网和货运交通体系、锡沪路城市化改造方案研究,全区城镇规划、路网交通、重点设施联动布局发展体系有效形成。同时启动大成路快速化改造、锡太路改造、柏庄路改建等9条重点道路建设,建设完成了新羊大道南延、宛山湖大桥等16个道桥工程;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创建优秀管理单元16个,完成23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

  在切实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锡山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近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学校34所。无锡学院落地、成为全市第二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华夏天一双语学校、东亭中学(改扩建)等学校建成完工。目前,锡山第二实验小学、张泾中学、东北塘中学、锡东高中、天一实验、协和双语国际学校等学校建成,还有多个学校建设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锡山人民医院新院区落成启用、并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建成云林文化公园等文体项目40个。名校教育、放心医疗、精彩生活,都在“家门口”随处可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

  生态建设 靓丽底色

  锡山生态资源优越,河湖纵横,湿地斑驳,滨水岸线绵长。更蓝的天、更绿的地、更清的水,酝酿着的是人民的幸福感、自豪感、获得感。

  锡山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的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获评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水环境提升成绩斐然:“国考”九里河钓渚大桥、锡北运河庙桥断面平均水质为Ⅲ类,“国考”断面优Ⅲ比例100%,达到考核目标。“省考”九里河钓渚大桥、锡北运河庙桥、东青河晃山桥、羊尖塘羊尖、走马塘金城东路桥断面平均水质为Ⅲ类,“省考”断面优Ⅲ比例100%。

  空气质量改善一年比一年强:最新数据显示,去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2.5%;主要大气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5%,PM2.5改善幅度全市第一。

  锡山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致力绘就绿色发展底色,涌现多个高品质空间的最美河湾新风景,为城市肌理增加生态资源,为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加码,让更多市民尽享绿色生态福祉。

  美丽乡村 有颜值更有气质

  在锡山,随处可遇美丽乡村。

  厚桥街道谢埭荡村结合实际情况,把谢荡、渔垦两个自然村易地翻建至规划发展村渔新村,目前218户农房已全部竣工;锡北镇劲丰村下坝自然村位于斗山生态园规划区外围,当地将历史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休闲文化等有机植入,推进打造特色田园乡村,新房建设添新景;周家阁村周家堂东连无锡现代农业博览园,该村在做好农房翻建工作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因地制宜、传承特色,打造与田园风光相融、与吴地风情相衬、与水乡风貌相映的美丽乡村,目前创建工作已通过市级验收。

  一幕幕一处处,锡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尊重农民意愿摆在首要位置。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切实把农房更新改造与农村产业发展、生态治理、环境建设等结合起来,着力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丽田园乡村;坚持从实际出发,严格质量管理,并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覆盖率,加强新农村环境、秩序的常态化长效化管理,让农村更美丽宜居、让农民的生活更舒心惬意。

  民生实事 于细微处见大幸福

  “农贸市场的变化太大了,现在地上干干净净的,都能照镜子了!”“我们家门口就有健身广场、鹅卵石步道,天气好的时候走上几圈,活络一下筋骨,真是舒服。”这一句句老百姓的话语表达了发自内心的认可。

  以“小改造” 构筑“大幸福”。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锡山区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为目标,围绕小区停车、房屋质量、管网管线、适老助残等重点,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同时,锡山深入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推进农贸市场、公共厕所改造升级,抓好城乡立面空间美化更新,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城乡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目之所及,洁净如洗。风和日丽之时,在花坛边、石阶上席地而坐,整洁而又富有美感的室外空间成为天然的“城市客厅”。

  织密保障网,加大群众幸福感。锡山区人均低保标准由2012年的每月530元提高到2021年的每月1060元,3800余名残疾人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下提高了保障。不仅如此,锡山还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了支出型深度贫困家庭救助帮扶机制,成立了锡山区特困帮扶基金会,成为精准扶贫的锡山样板。同时,建立健全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机制,完善惠老服务和养老产业扶持政策,加强养老服务供给,初步建立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