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十年绘就,点滴蜕变,城市建设蓝图变现实。
回眸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这十年”,每次开工都是城市基础设施提升的高光时刻,每个节点都是织密城市路网的硬核举措,每每竣工又是下个征程的崭新起点。
这十年,无锡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日新月异,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喜人变化。蠡湖大道、江海西路、凤翔路等快速化改造工程相继竣工通车,一路畅行的出行体验,折射出十年来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硕果,更展现了城市建设不断载入“加速度”。
十年来,中心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进民生福祉”的目标要求,勇于担当,迎难而上,主动作为,高质量推动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十年来,我市已建成城市道路里程200余公里,有力助推城市交通出行和能级提升。
迈入“十四五”,鼓点密集敲响,行动驰而不息。目前,新开工和续建城市重点道桥总里程235.5公里。截至今年年底,我市城市快速路里程将超百公里,增加到105.5公里,到“十四五”末将增加至195.5公里。
城市重点建设工程是城市品质提升的“压舱石”,更是城市能级跃升的硬核“支撑”。以党建引领持续赋能重点项目建设,紧密对标建设精品工程、安全工程、文明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要求,市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如何竞逐城市建设新赛道?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蹄疾步稳 道桥建设焕新“城市骨架”
驱车驶入快速内环,从太湖新城蠡湖大道一路向北,迈进凤翔快速路,半小时进入江阴不再是梦。一头牵着太湖,一头连着长江,“通江达湖”的出行梦伴随着建设者的披星戴月已从规划蓝图变成生动现实。
市建管中心自成立以来,共组织实施城市重点道桥工程221个,有力促进了城市路网优化和快速路体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城市“断头路”日益减少,市民出行愈加便捷。
肩负众望所盼,市建管中心打造了我市首个内环快速路。以江海路、金城路、青祁路(蠡湖大道)、惠山隧道、凤翔路围合而成的快速内环,形成了15分钟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其中凤翔路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隧道桥梁建设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年来,陆续建成了市区第一座湖底隧道蠡湖隧道、市区第一座山体隧道惠山隧道、市区最长城市隧道太湖大道隧道等。建成了京杭运河无锡段最宽过河通道山北大桥,以及开源大桥、红星桥等10余座跨京杭运河大桥,实现了运河无锡市区段每公里至少有一座跨河大桥的目标。
城市主次干道建设为城市发展“强筋健骨”。近年来,逐步建成贡湖大道、南湖大道、立信大道、华清大道、震泽路、锡山大道、东安路等太湖新城、锡东新城主次干道,建成了市区最宽城市道路吴都路,为新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攻坚克难 全面启动“快速中环”
今年年初重点道桥开竣工仪式上,全面启动建设“快速中环”的消息尘埃落定,预计“十四五”期间建成投运,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市民关注。根据新一轮快速路网体系规划,快速中环由高浪路—钱荣路—G312组成,总里程约52.5公里,围合面积约186平方公里。建成后,不仅将分流快速内环交通、畅通堵点,同时服务重大功能区交通需求,城市“两环联动”的交通格局愈发清晰。
眼下,“快速中环”多个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高浪路快速化改造一期、二期,高浪西路快速化改造,312国道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或已进入前期手续阶段。
围绕快速中环建设目标,市建管中心牵头各相关单位“挂图作战”“蹲点办公”,加强工作调度,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中环攻坚专班工作协调会,协调解决在建项目实施、节点方案调整、供地手续办理、项目投资控制等事项,全力以赴推动各项目早开工。
助力发展 社会事业项目不辱使命“树标杆”
以“江南底蕴、红色传承”为主旨,坚持“绿色、生态、环保”理念,注重在建设品质上狠下功夫,在展现简朴庄重的形象特质的同时,将浓厚的文化气息注入其中。近日,中共无锡市委党校新校区正式交付。市建管中心及各参建单位以极高的政治站位、大局意识和极强的战斗力,不负重托、打造一流品质的红色学府新校区,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近年来,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不辱使命树标杆,建成包括世界最大规模使用竹材的公共建筑无锡大剧院,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扩建和市环境监测中心等多个重大项目。其中,大剧院荣获2013—2014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环境监测中心荣获2012—201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今年新开工的社会事业项目,精准解决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一项项工程加速推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空港分校、市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服务中心、市劳动保障权益服务中心业务大楼、市救助管理站易地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
提质增效 安全生产“守高线、设红线”
“日日查”“天天碰”,时刻紧绷安全弦,对于重点工程而言,凡是涉及到安全的问题,没有“0”和“1”,只有“0”和“停工整改”,安全生产始终坚持“守高线、设红线”,一着不让、一丝不苟筑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底线”。
织牢“防疫网”,绷紧“安全弦”。近年来,市重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现“零事故”。市建管中心坚持不懈做好在建项目疫情防控“闭环管理”,杜绝麻痹大意,守牢“工地大门”。制定《道桥工程施工单位奖惩管理办法》《道桥工程监理单位违约处罚办法》,倒逼施工监理单位履行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四级检测机制,推行“样板先行”“首件验收”等制度。坚守安全底线,高频开展安全专项检查、飞行检查、第三方巡查,倒逼“整改消号”。着眼安全发展,组织各项目系统学习新《安全生产法》,优化“云上建管”系统,及时召开各专题宣贯部署会。
绿色工地 文明施工擦亮生态“底色”
在高浪西路快速化改造施工现场,标准化的围挡整洁美观,工地上的围挡喷淋系统、雾炮机一直在不间断防尘降尘。施工现场裸土绿网覆盖达到100%,同时配备了泥浆处理中心。围挡内正在进行破碎混凝土作业,施工的同时采用雾炮喷淋洒水降尘。据了解,这样的“湿法作业”施工方式目前已经在市建管中心下辖的20个重点项目建设工地、28个建设标段全面推广。
工地围挡标准化,在围挡上方设置喷淋装置降尘;道路硬化处理,工地内部施工便道采用混凝土路面;在工地大门口设置车辆冲洗台,车辆出场前必须冲洗,防止带泥上路;裸土全面覆盖,推行湿法作业。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已将文明施工各项举措作为“必选项”,擦亮工地绿色环保的生态“底色”,让工程建设不再是城市“伤疤”。
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理念,创新举措抓好工程项目文明施工。市建管中心积极探索和推广隔音大棚、防尘天幕、泥浆固化等新理念新举措,依托智慧工地建设,切实在防尘降噪上下功夫、在管线迁改上解难题、在交通疏解上见成效,推动项目建设向“智慧+环保”方向转变,真正构建文明工地长效管理机制。
数字基建 科技加持优化建设“新路径”
“智慧工地”,智能网联道路建设,智能交管一体化平台建设,老旧小区智慧化改造、水利数字孪生建设,城市家具数字化提升改造,5G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融合发展……站在数字基建的风口浪尖,市建管中心迎风而上,排定2022年数字基建场景“清单”。
备受市民关注的高浪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一期,将打造全市首条智慧快速路,通过“智能网联”技术给城市道路插上智慧的翅膀,让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地面道路信号灯可根据车流量自动调整时长,发光地砖、侧石和激光斑马线为“低头族”过马路量身定制全套安全方案;“多杆合一”给道路植入集成式“大脑”;“车路协同”让车辆与道路互动,搭建安全驾驶屏障立体化多维度感知监控,为交通安全储备数据。一条科技感爆棚、充满智慧的快速道路建成后将与市民见面。
科技加持优化建设“新路径”。市建管中心设立新基建研究办公室,并牵头成立、完善工作组组织架构,制定了《无锡市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数字基础设施组工作细则》和《无锡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制度。大力推行装配式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充分发挥BIM等技术功效,结合施工实践,针对关键环节,推动编制《明挖隧道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手册》《市政道路及雨水管道施工技术手册》《高架桥隐式盖梁施工工艺手册》,并在重点项目中试行。
品质提升 道路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
全线路面采用新型混合沥青材料和摊铺技术,全线道路绿化改造引进海绵技术,有效改善雨季道路积水现象。高浪路快速化改造一期从设计之初就完全按照《无锡市道路品质提升细则》设计施工,建成后将给市民带来城市道路新体验。
道路更美、品质更高、质量过硬,体验感更佳……2021年7月,市建管中心秉持“一张总图统领”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无锡城市特色,编制印发《无锡市道路品质提升细则(2021版)》,树立我市道路高品质建设标准,如今,该细则已成为我市道路建设的“新指南”,实现中心在建项目品质提升全覆盖。
为提升推广力度,市建管中心组织全市范围内市、区、乡镇三级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建设单位、参建单位的人员进行集中宣贯培训,助推市级层面和两市六区负责项目标准统一、协同推进。目前,我市各级层面道路建设基本按照《细则》要求规划设计施工。
党建引领 “红杜鹃”旗帜飘扬项目上方
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党组织,就有“红杜鹃”党建联盟发挥作用。
近年来,面对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模式变化、内容增加、标准提高的新要求,如何集中各方力量、保障项目优质高效建设日益成为工作重点。对此,市建管中心党委积极探索在加强基层党建上出新招、谋实效,全力打造“红杜鹃”党建品牌,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项目推进优势。
坚持支部建设跟着项目走,2021年,经过两年时间的酝酿、探索和实践,“红杜鹃”党建品牌应运而生,逐步推行在政府投资工程工地成立临时党支部及党建联盟的做法,把党建联盟和临时党支部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项目建设的各个层面。
疫情防控期间,各项目闻“令”而动,发挥党建联盟作用,组建党员突击队,下沉街道社区、交通卡口协助防疫人员查验登记,建设临时核酸检测点,织密防疫网,筑牢疫情“防线”。面对疫情期间的防疫建设需求,市建管中心主动担当,迅速组织建设火眼实验室、标准化救护车洗消中心、健康驿站等,在“大战大考”中交出“初心”答卷。
如今,“红杜鹃”党建联盟已成为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的“红色”领航。市委党校新校区、高浪路快速化改造一期、312国道快速化改造、宜马快速通道等项目分别成立“红杜鹃”党建联盟,让党旗飘扬在项目建设一线,将“红色血液”注入项目管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等各环节,以“红色工地”建设推动“平安工地”“绿色工地”“廉洁工地”创建。
“1+3”平台协调 牵头召集攻坚克难续写“合”字
今年7月,市建管中心与上海东华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立相互支持、友好协商的涉铁项目合作总基调,创新涉铁项目代建和项目总承包模式,“路地”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助推“十四五”期间我市重点项目“加速跑”。此次“牵手”,再次续写重点工程建设“合”字。
市建管中心成立重点项目工作专班,以工程开工为考核点,签订责任状、挂出作战图,建立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和“快速中环”攻坚专班、土地审批工作专班、财政评审工作专班的“1+3”平台协调机制。
定期召开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协调会,在市各有关部门和属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协调解决在建项目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征收的难点堵点问题。各专班主抓条线,合力推进,“快速中环”专班专门召集相关单位负责人解决影响进度的“疑难杂症”,土地审批专班加速项目供地手续办理,财政评审专班“剑指”投资成本控制,把钱花在“刀刃上”。随着“1+3”平台发挥作用,各重点建设项目将进一步拉紧“进度条”,推动“早开工、早落地、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