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科技加持, 从会种地转向“慧”种地

  □ 田 路

  金秋时节,走进宜兴市丁蜀镇高标准农田,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像打点滴一样精确到分秒进行水肥灌溉……在科技智慧的加持下,宜兴的有机大米等农作物高效增产,而且品质好,吸引了源源不断的订单。这是我市发展智慧农业的一个缩影。

  提起农业,也许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惯性印记。的确,千百年来,农民辛苦,农事艰辛。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智慧农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农民正在从会种地向着“慧”种地转变。

  那么何谓智慧农业?智慧农业是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感知、精准管控、智能决策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智慧农业,对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智慧农业正呈现加快推进的态势,不断引领和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比如,利用北斗导航、5G网络等,实现无人农机作业,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作业效率。又如,利用传感实时在线数据和历史记录数据,构建动植物生长模型,实行精准化种养,最大限度提高动植物生长潜力等。

  当前,从总体上看,我市智慧农业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薄弱、还未建立起农业大数据平台和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协同机制、缺少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及具体可行的配套政策、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能够掌握运用数字技术的人才缺乏等。今年初,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将发展智慧农业作为“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是聚焦行业发展需求,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这为发展智慧农业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要想破解智慧农业发展之题,最关键的是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抓好规划目标落地落实。就当前看,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立足本地农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实际,做好具有“无锡特色”的数字农业建设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细化项目布局。其次,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对智能农业产品、装备、设施的购置补贴力度,支持数字农业实验室、智慧农业产业园等智慧农业重大项目建设。还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并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培育一批掌握智慧农业技术的本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年来我市多个板块都在积极探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建设了一批项目内容丰富、产业类型多样的智慧农业应用示范项目,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发展水平逐渐提高。比如,新吴区充分发挥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优势,以争创“智慧农业先导区”为目标定位,全面拓展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空间,建成了一批具有先导性、引领性的智慧农业项目,包括:全省领先的4.0版高标准农田、全市首个“智慧农业云”平台、5G智慧葡萄园等,为我市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实例和借鉴。

  科技助农,智慧兴农。相信,随着智慧农业不断发展,在持续释放农业生产活力的同时,也必将让产业旺起来、农民富起来,推动我市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作者系机关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