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
纵览无锡十年发展变化,很多长远的谋划、大手笔的项目、惠民生的政策,都凝聚着市发展改革委的心血、智慧、执着与奉献。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智囊团”“项目部”“参谋部”,市发展改革委全力谋大事、抓要事、做实事、解难事,持续推动无锡书写精彩答卷。
精准发力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这是无锡经济总量不断跨越,实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十年。地区生产总值十年连上7个千亿台阶,2021年突破1.4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8.74万元,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十年来,市发展改革委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充分发挥经济运行调度的牵头作用,紧盯主要经济指标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态势,加强分析研判,准确把握走势,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积极稳定和引导增长预期,确保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质量运行。尤其是2020年以来,积极应对突发疫情影响,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制定“惠企20条”“锡政50条”“补充12条”以及扩大投资、提升消费等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助企政策,制定加快复工复产工作方案,组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整合全市20多个部门力量成立市稳增长服务专班,持续强化经济增长的动力,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实现了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一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着力发挥投资主管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切实增强投资对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的关键支撑作用。制定出台《无锡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全力破解投资增长“堵点”“难点”,同时通过《无锡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无锡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概算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决策程序,提升项目规范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2018年—2020年,无锡市连续三年获省政府办公厅“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工、投资完成等情况较好的地方”表彰激励。政府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19年—2021年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82亿元、255.7亿元、305.5亿元,政府投资的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显现。
项目是投资的载体,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重大产业项目更是支撑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为确保重大项目的推进,市发展改革委创新设立项目前期服务和建设保障“双专班”,建立资源要素“市控+区配”新增指标分级管控模式,项目开工率、竣工率等“五率”稳步提升。此外还建立了“党员+项目”服务机制,开展“百名党员联系服务百个重点项目”活动,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零距离”指导和帮助企业推进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年间,海力士、华虹、中环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扎根,无锡项目建设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竞相发展的好态势。
项目建设提速,离不开资金保障。要让金融“血液”渗透进重点项目的每根“毛细血管”。为充分发挥金融助力项目建设作用,市发展改革委及时梳理重大项目信息和融资需求,积极对上争取资金,从2020年至今,共有360个项目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债券额度达673.22亿元。2022年已有40个项目纳入地方层面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备选项目清单,建议安排基金84.1亿元,项目数、建议安排基金额度均位列全省第一;已有25个项目与相关金融机构签约,签约基金53.5亿元,列全省第一;已有8个专项、21个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43070万元,超过去年全年获批额度1000多万元。
先行先试 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无锡坚持“改”字贯穿始终,以改革促转型,向改革要动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
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是无锡改革的“头号工程”。多年来,无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市场主体需求,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把无锡打造成要素聚集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营商环境如何优化,改革思路是关键。市发展改革委把强化顶层设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送出了一揽子“硬核”政策作为要素保障。从优化营商环境1.0方案到优化营商环境5.0方案,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建设实现了“应势迭代”和“应时更新”,政策内容也从起初的拼资源、给优惠向重生态、立体化迈进。
这些年,无锡营商环境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向,就是不管动作做了多少,都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获得感”为主线,并逐渐加强。这点在服务对象的反馈中得到了证实: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更“综合”了、提示板更清晰了;审批流程更快捷了、工作人员更亲切了;事项可以网上办、就近办,减轻了来回奔波的负担……营商环境指数总体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21年,无锡上榜全国营商环境便利度高城市。
回眸这十年,无锡改革一直在提档升级。国联信托列入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税收新征管体系建设被评为全省示范点;入选全国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透视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无锡先行先试、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地见效。多年来,无锡积极开展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改革实践,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走深走实,为无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丽无锡建设的“绿色基底”,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十年来,市发展改革委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多年来,市发展改革委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在省内率先建立“1+5”专项工作小组体系,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实现苏南最低。培育新动能与淘汰落后产能是并举的,长江大保护为无锡新一轮城市绿色发展转型提供了一个机遇期。2021年,无锡进一步优化调整化工、印染等产业布局,全面启动了“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攻坚行动,确立2021年—2023年三年腾退和盘活低效工业用地目标。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无锡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比如双碳目标的实现。
2020年3月,无锡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提出了打造“零碳城市”的工作目标,一系列实际行动也由此展开。制定实施《无锡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方案》、设立全省首个零碳科技产业园——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推出国内首个“双碳双控”管理平台——“双碳大脑”方舟碳管理平台、成为全国首个实施大型会议碳中和公证的城市……从顶层设计到示范试点,从绿色转型到创新引领,无锡全力探索着“零碳城市”的建设。
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在各项工作有序统筹的推进下,无锡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碳排放强度有效下降:煤炭消费减量超过100万吨,消费占比远低于苏州、常州、镇江、南通地区;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率约为4.69%。在2021年度省碳达峰水平专项考核中,无锡的考核成绩位列全省第一。
创新驱动 产业升级取得新成效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当其冲的是产业转型升级。
为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无锡作出了前瞻性的布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加大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建设力度。2019年无锡作为全省唯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效明显市,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2021年, 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实现总产值8529.18亿元,同比增长26.5%,占规模工业比重达39.9%;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644亿元,同比增长20.5%,占规模工业的45.7%;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712.4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2.9%。
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2020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启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立足新发展理念实践示范区定位,建立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工作体系和运作机制,出台太湖湾科创带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伴随科技动能不断提升、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太湖湾科创带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2021年,太湖湾科创带地区生产总值达4140.49亿元,同比增长16.6%,全市占比29.6%;税收收入达595.45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市占比32.3%;实际使用外资达11.8亿美元,全市占比31%。
近年来,无锡积极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产业规模日益扩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持续涌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吸纳就业、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推动全市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市发展改革委建立了服务业分工推进体系、现代服务业十大领域骨干企业库、生产性服务业倍增计划企业库,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确定第一批市级“两业”深度融合试点项目31个,培育发展总部、枢纽等新兴服务经济,提高商贸商业、文化旅游等优势行业发展层级。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2012年提高6.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4.8%,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首超全省平均。
优化布局 区域发展开创新局面
统筹城乡融合,提升城市能级。
一直以来,无锡都是城镇化发展的领跑者。目前,无锡城镇化率已超过80%。这两年市发展改革委把目光投向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制定了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并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为契机,统筹规划农村产业布局调整,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如今宁锡常接合片区宜兴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争取并落地省级重大支持22项共性、2项个性事项,集体经济性用地入市在宜兴实现首单突破,宜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国家创建名单。此外,锡澄和锡宜协同发展区规划的完成、霞客湾科学城启动规划建设、宜兴大拈花湾项目启动区竺山地块开工建设等等,也让无锡的城市格局不断得到拓展。
这些年,无锡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无锡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完善国家战略实施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协同,基础设施加快互通,生态环境加快联治,公共服务加快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重点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效。成功承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苏锡常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无锡市和苏州市一体化发展对接座谈会等重大活动,达成了多项务实合作成果,推动无锡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影响力、显示度不断提升。牵头联合“二区六市”共同签署《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谋划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合作,制定《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实施方案》,区域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无锡全力做好东西部协作工作,积极推进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工作调整,不断完善我市对外支援协作合作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强化与延安、海东、阿合奇、霍城、云阳、盘锦等地对口支援协作合作,从资金支持不断向产业协作、教育医疗、科教人才、健康养老等各领域扩展,加强全方位帮扶合作,着力打造新时代对口支援协作合作样板。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受援地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无锡海东扶贫协作项目入选全国消费扶贫典型案例。2021年市发展改革委荣获“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集体”。今年7月1日,延安和无锡签署了《东西部协作、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框架协议》,一幅“山水相携”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人民至上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让经济发展与富民增收同频共振。
2017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每年出台富民增收工作要点,紧盯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三业联动,制定并发布了无锡市富民增收“五大行动计划”35条重点任务清单,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05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6.3万元。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至7.05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至3.96万元,城乡收入比从2012年的2.43:1缩小到2021年的1.78:1。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要全民共享。十年来,无锡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头,尽心尽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交出了真情满满的民生答卷。
聚焦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全面小康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方案、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实施方案,协调推进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调整、高校合作共建,科学确定100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我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110个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无锡满意度位列第七,在苏锡常位列第一。
完善商品住房价格备案政策体系,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有效做好稳价保供,市区平价商店扩展至128家,印发《关于依法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意见》,加强疫情期间价格监测预警,修订市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完善阶梯水价气价政策,调整居民天然气分档气量,降低居民生活成本。通过一系列举措,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控制在合理区间。
在去年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市发展改革委集中力量解决停车收费、水电气价格、农村“飞线”治理等10个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困难事、烦心事,完成率100%。
今年大力实施了民生服务“十百千”行动,首次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由全体人大代表投票选出十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安排一百个以上为民办实事具体事项;帮助群众办好千件以上“微幸福”民生工程、“市长在线·民声留言板”诉求事项,持续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和身边“烦心事”。
数说
地区生产总值十年连上7个千亿台阶,2021年突破1.4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8.74万元,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05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6.3万元。
城乡收入比从2012年的2.43:1缩小到2021年的1.78:1。
政府投资快速增长,2019年—2021年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82亿元、255.7亿元、305.5亿元。
2021年,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实现总产值8529.18亿元,同比增长26.5%。
煤炭消费减量超过100万吨,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率约为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