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如画美景里,垃圾桶如何设置?

“无痕山林”原则应为每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市民游客自觉遵守

  □本报记者 卢易

  “十一”假期,在“家门口”与大自然亲近的人们发现了些许不协调——垃圾箱在户外美照里频频露脸,不太美观;部分热门景区的垃圾桶“满溢”,有市民呼吁景区增设垃圾桶。采访中,还有不少受访者持“无痕旅游”的观点,他们认为,在蠡湖、惠山等范围较大的湿地和山林景观,就不应该设置垃圾桶,谁产生垃圾谁带走。

  如画美景里,垃圾桶到底如何设置?

  垃圾投放 忙闲不均

  疏林透湖后的蠡湖风景区,湖光山色秀出了“美丽无锡”。家住附近的王女士每天都要带着孙子来游玩。当她在孙子最喜欢的一个休憩座椅上休息时,总觉得有点不舒服——原来一个垃圾箱就靠在座椅边。王女士仔细观察了一下,认为沿着步道设置的垃圾箱多了一点,最密集处不到30米就有一个,没有必要。

  但国庆长假期间,这些垃圾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不时有垃圾满溢。在“最美露营地”——蠡园西侧的蠡岸营地,每天中午路边的几处240升垃圾桶集中堆放点就会出现第一波垃圾投放高峰。从下午至晚上,每个垃圾桶都是“高位运行”。

  登山亦是备受市民欢迎的休闲活动,尤其是10平方公里的惠山景区已成为市民开展轻越野活动的最佳场所,每天有上万人在20余条登山道上健身。但在多条山林小道旁,垃圾随处可见,部分地点甚至形成了规模可观的垃圾堆。有市民认为,应在山上遍设垃圾桶,减少乱扔的垃圾。

  合理设置 方便游客

  惠山古镇景区文化总监金石声认为,在湿地、山林等景区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是非常必要的,国家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规定:“垃圾箱布局合理,标识明显,造型美观独特,与环境相协调。垃圾箱分类设置,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惠山古镇景区从山下到山上,遍布历史人文景观,要求游客拎着垃圾观景肯定行不通。因此,即便是山上,也要合理设置一些垃圾桶和废物箱,方便游客投放的同时,也要便于景区收集转运。

  蠡岸营地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五一”和“十一”两个假期,不少露营的市民已养成了垃圾不落地、文明旅游的好习惯,他们普遍认为“为了最美风景线,帐篷边不宜放置大垃圾桶”,对于自己产生的垃圾可以多走两步路,投放到几十米外的集中收集点。

  疏林透湖后,蠡湖沿线增添了休憩座椅、直饮水等便民设施,提升了30座公厕、锻炼场地的服务品质,百姓的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蠡湖景区的相关负责人最近又忙着为废物箱“选秀”,力求在设计上做出创意和美感,与美景相得益彰。此外,在人性化和细节上下功夫,今后遇节假日,景区将在部分区域增设垃圾桶和废物箱,平日里则收回库房。

  无痕旅游 保护自然

  10月1日,新吴区的一支登山队来到惠山进行越野跑活动。跑着跑着,大家发现山顶附近有不少垃圾。于是,跑步者停下脚步,将垃圾装袋带下山(本报10月8日3版报道)。市路跑协会副会长蒋文豪认为,“无痕山林”原则应该是每个热爱大自然的市民自觉遵守的。

  “无痕山林”作为一种户外生活方式,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中期,旨在提醒人们在自然中活动时,关注并身体力行地保护与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目前已在全世界户外运动爱好者中广为流行。“无痕山林”最核心的理念是对环境的尊重和最小冲击,要求人们事前有充分的计划与准备、在承受力范围内的地点行走宿营、适当处理垃圾、保持环境原有的风貌、减少用火对环境的冲击、尊重野生动植物、考虑其他使用者等。

  蠡湖景区的工作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常会向露营者倡导“垃圾不落地”。“无痕”的理念越来越为市民接受。蒋文豪表示,在惠山上清理垃圾难度大、风险高,有必要在登山者中广泛推广“无痕山林”理念,不让垃圾“白了惠山头”,最终让惠山像生态保护区一样不设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