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专家“把脉”,打造“宜居、韧性、智慧”之城

城市更新如何“留住乡愁、看见远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为我市正在大力实施的城市更新行动定下了总基调。

  对照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打造现代感和烟火气和谐共生之城,城市更新行动如何守正创新?近日,由无锡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系统化推进城市更新课题研讨会汇聚众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精准把脉,聚力擘画一幅“留住乡愁、看见远方”的高质量发展城市图景。

  激发城市活力

  让人流连忘返

  在“留改拆”中讲好“无锡故事”。去年以来,我市有序推进13个重点更新单元,通过城市更新,让“无锡是个好地方”印象融入城市“骨髓”。

  “对标国内外不少城市,无锡存在人气不足的短板。”新华社原副社长周锡生退休后回家乡无锡定居,他建议,要紧抓城市更新这一机遇,全面提升无锡的软、硬实力,“关键要做得精细,让人们在此地流连忘返”,有了人气,城市就有了活力。

  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江苏中设集团董事长陈凤军认为,提升城市活力,产业特性必须凸显。“当前,要依托梁溪科技城、霞客湾科学城等重要功能区建设,强化‘科产城人’一体化发展,生产生活生态完美融合,才能充分激发城市活力”。此外,还要将“新基建”理念和技术落实到每项工程,在有机更新中全面提升城市韧性和智慧水平。

  彰显都市个性

  留住乡愁“烟火气”

  “参与无锡这个历史底蕴深厚城市的更新项目,我倍感荣幸。”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建议,千年运河、江南水乡都要在更新中更好地回归城市发展脉络。比如,在无锡老政协片区城市更新建筑设计时,可着重考虑通过遗产保护,重构有梯度的城市历史风貌,对于影响薛福成故居视觉景观的建筑进行降层和退台处理,营造面向运河、融入城市的新界面。

  研讨会上,不少专家都赞同:在新旧共生中,留住乡愁“烟火气”。

  “不随意改老地名、老字号,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无锡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周敏炜说,城市更新中要始终将历史文化保护放在第一位,有温度的城市更新,不是大规模的拆旧建新,而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肌理、街巷尺度等。除了提升城市的硬件软件,更要保留好每个地区独有的城市记忆和“烟火气”,让市民留住乡愁。

  系统化推进

  形成可持续更新模式

  随着城市更新的深入,实施过程中的瓶颈、梗阻逐渐浮出“水面”:理念、方法和模式的滞后,体制机制的不适应,导致一些项目行动迟缓。政策保障如何有效助推?社会资本怎样“撬动”更新杠杆?

  “要适时突破,让政策机制和法律法规适应当下城市更新的节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所所长范嗣斌建议,要建立与城市更新相匹配的顶层设计,高位统筹,推进城市体检,精准定位存量提质的“路线图”。目前国内其他城市有先例可循,比如第一批试点城市烟台将城市更新作为城市重大发展战略,成都鼓励政企合作、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形成建设、维护和运营一体化的可持续模式。

  相较于“一张白纸好作画”的开发,城市更新无论是权属、利益,还是空间、资本层面均要复杂得多,必须全方位统筹、系统化推进。无锡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丁旭初说,要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具体项目为抓手,攻坚克难,做一个成一个,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城市更新试点项目。

  (周晓方、孙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