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太湖周刊

用艺术之笔为大运河放歌

  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万物,人们为运河放歌。近日,“万物生长——大运河的二十四节气系列赖辉中国画作品展研讨会”在无锡美术馆举行,作为太湖文化艺术季艺术作品展览板块的重要活动,画家、学者、艺术工作者聚集一堂,品画论道,深入探讨如何用艺术更好地表现运河风物,传播运河文化。

  ■ 运河与节气相伴

  运河与二十四节气结伴流淌,流过了岁月,积淀下传说。赖辉在无锡工作、生活多年,对大运河感情很深。沿运河走走,市里高楼林立,一座座大桥跨河而过,这是无锡城市建设的成果;来到“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好一派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的江南景象,这是无锡文化建设的成果;再往郊外去,河水越来越清,花草多了,白鹭也来了,这是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在赖辉看来,大运河就像一条纽带,连接着沿岸的不同风貌,也连接着无锡的古今繁华。“用艺术表现大运河,该找什么样的切入点?”受到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世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影响,赖辉想到以二十四节气作为串联绘画作品的主脉络。

  《三月桃花》《四月牡丹》《六月荷花》……《运河记忆》《运河偶记》《运河所见》……赖辉画四季花事,绘运河生灵,用画笔讲述美丽传说,演绎时光流转。以他的《寄畅园富贵图》为例,描绘了牡丹花从花蕾到半开再到盛放的过程,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动。赖辉告诉记者,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会用到“比”“兴”“托物言志”,比如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鸳鸯寓意爱情,猫和蝴蝶谐音耄耋长寿,喜鹊寓意喜事,鹡鸰寓意兄弟之情,甚至到了一花一世界的哲思层面,值得研究。因此,他选择运河、节气作为艺术创作的课题,也是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创作经验”和“个案研究”的尝试探索。

  ■ 清雅与自然共生

  从画人物到画花鸟,赖辉尝试着转变,而运河多样的面貌、多元的风物,以及生发出的不同意境,都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在他不同的风格里,有一样没有变,就是朴素。”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教师贾建磊评价,赖辉的画透着富贵的气质,同时又很高雅,而这份高雅中,蕴含着一个更为难能的品质——朴素。无锡市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专职画家鲍金荣对此十分认同。在他看来,赖辉想要变化,突破自己没有问题,但到最后,还是会回到本真的东西,“最朴素的东西,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也是最打动人的”。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比中国人更关注节气。”江南大学副教授杨永俭表示,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衍生出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赖辉的“大运河的二十四节气系列”画作,就给人以这种感受。“我从他的植物主题画作中,就看到他时而激动,时而着急,时而又云淡风轻了。”杨永俭真切地感受到赖辉的情感在纸上跟着植物一同生长。无锡美术馆创研部主任郭瑞卿认为,赖辉的画少了用力的修饰,使得作品肆意表达自我,更朴实自然。无锡美术馆办公室主任李蕴如把赖辉笔下花花草草的风格,定位为“柔和清雅”,并认为这种风格“对当代人的内心有治愈能力”。

  ■ 探索与成长并行

  从北方的运河到南方的运河,赖辉一路探索,一路成长。作为北方人,赖辉深刻感受着无锡的地域特色、气候特点,对于致力于花鸟画创作的他来说,江南就是创作的天堂。苏州大学副教授王照宇直言,赖辉此次展览作品的风格近于元到明中叶之间的江南画风,有明代吴门画家的风采。民进无锡开明书画院副院长陈皓看到“万物生长”的展览名称时,随即联想到了萨顶顶的《万物生》这首歌,而纵观赖辉的这一系列画作,也是极尽美感,跟音乐一样,让人可以在无限美妙中肆意放纵,释放出一种绵长而神秘的意味,“但还不够,可以再加强这种绵长神秘的感觉”。

  赖辉热爱运河,也热衷于用艺术之笔为大运河放歌。他告诉记者,江南的秀美景色,以及清代无锡人邹一桂《小山画谱》的“活脱”与“四知之说”,都在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他的作品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和十年前完全不同。未来,在花鸟画创作之路上,赖辉还会继续一些大尺幅的创作,继续他的艺术探索。“往后,我可能还会去尝试园林以及山水画的画法。艺无止境,我愿意走出舒适圈,在每个人生阶段作一些新的艺术探索。对于自我,也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赖辉说。

  (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