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新延长河道水质稳定在II类,滨水公园全域充满“海绵元素”

海绵公园刷新清水河颜值

  本报讯  上个双休日,位于红周路(小溪港西侧)的清水河畔,时不时迎来休闲散步人群,人们傍着漾漾河水,享受着午后暖阳。美好时光的得来,与无锡经开区去年10月启动的清水河综合整治项目相关,河道向东延长了180米与小溪港联通。新延长河道的水质基本稳定在II类,不久前清水河还荣登无锡市美丽河湖行动河湖测评红榜。依托该段新河道,建成南起环太湖高速公路、北至红周路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的滨水公园,全域充满“海绵元素”,具有生态过滤和蓄水调控的作用。

  水质基本稳定在II类水,这在整个无锡都不多见。每逢雨后,清水河的水质会短暂变为Ⅲ类水,但用不了几天就会恢复,这种几乎可以忽略的浮动建立在强大的水体自净能力基础上。记者从经开区建设局获悉,清水河本身水质底子不错,浅水区新种植了灯芯草、花叶蒲苇、美人蕉等多种具有吸附污染物的水生植物,加上与小溪港贯通成为“畅流活水”,自身的生态系统得以健全。河里鱼虾成群,不时泛起阵阵涟漪,此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快速驶过,俨然一幅“车码头上跑,鱼儿水中游”的和谐场景。

  阳光下,一泓碧水清澈见底,犹如一条蜿蜒的玉带环绕在太湖近岸。“延长的河道原本是零散水沟,周围是杂草丛生的建筑工地。”太湖新城集团新慧恒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淑明介绍,作为无锡海绵设施示范地,该项目全面采用了雨水花园、植被缓坡带、植草沟、生物滞留池、雨水湿地等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实现总悬浮物去除率60%以上。岸边漫步道由透水混凝土筑成,雨水湿地采用新型玻璃轻石,植被缓坡带铺设了具有透水、过滤等功能的高孔隙率碎石,综合透水率超过70%,兼具蓄水、排水、透水、过滤等功能,“汛期来临时能有效解决初期雨水污染问题,成为重要的蓄水调控,需要时能将蓄存的净水释放用于河道生态补水,进一步提升水质。”

  沿着滨水公园的蓝色漫步道穿行其中,只觉四周芳草茵茵,树木青翠。今年上半年整体工程竣工后,清水河一跃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如何长期保持高颜值成为新课题。经开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行“园长制”可操作性较高,公园“园长”一体负责物业管理、绿化养护、设施管养、改造提升等事宜,让清水河滨水公园成为美感、内涵齐具的城市公共新空间。此外,今年经开区累计实施22条美丽河湖的综合治理,治理河道长度约11公里,融入各种生态元素让滨水空间“活”起来,用生态颜值让居民更具幸福感。

  (马悦 文/钦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