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智能传播论坛

智文化 智媒赋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智媒时代,认识世界的方式在改变,与世界交流的渠道更多元。2022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智文化”分论坛上,嘉宾们通过主旨演讲、文明交流对话等环节,展示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彰显出一个更加开放、更具亲和力,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时代大国形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用跨文化音乐构筑文明交流新平台

  音乐是跨越不同文化的人类共同语言,论坛上,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创新发展合作中心主任张刚福与国际知名音乐团队、爱尔兰演唱组合“西城男孩”视频对话,现场上演一场跨文化交流。

  “文明多样性是各国文化的多态表达,互联网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更迭,也为多样性文明合作带来便利。”张刚福说,从意大利航天员克里斯托福雷蒂在社交平台上引用《兰亭集序》,到“西城男孩”演唱的中文歌曲《平凡之路》,无不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是国际友人传播中国故事的典范,也印证着中国古典文学不仅是中国的瑰宝,还是全人类社会的宝库。

  张刚福透露,他正在筹备建设“丝路音乐博物馆”,涵盖中国传统乐器、欧美乐器、非洲乐器、亚洲乐器等,馆内还设置音乐名人堂,要把世界各地的音乐艺术家请进来,把音乐精神传下去。目前张刚福已收到多个国家的合作邀请,去当地建设“丝路音乐博物馆综合体”,打造音乐、艺术、交流合作的新空间,构筑文明交流大合唱的新平台。

  让无锡丝绸文化走向世界

  今年5月31日,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丝路友好使者”盛典颁奖活动中,来自多国的“丝路友好使者”获奖者,每人获赠了一份丝路好礼——《丝路绿洲》书画文创作品,让这份源于中国江南的珍贵礼物走向了世界。丝绸和“中国”紧紧捆绑在一起。这种由蚕丝织造而成的纺织品,沿着丝绸之路,打通了商道,也连接起东西方文化。“智文化”分论坛上,作为《丝路绿洲》文创作品团队的代表,北京巅峰艺术中心主任、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理事刘文迪深情讲述了无锡丝绸与丝路情缘。

  无锡自古就是蚕丝之乡,明清以来,丝业发达,客商云集,是著名的“丝码头”。“无锡丝绸飘逸潇洒,素雅庄重,富贵华丽,手感细腻。”刘文迪介绍,《丝路绿洲》文创作品是特别选用无锡老字号丝绢精制而成。此外,他们还委托无锡丝绸工坊制作了《丝路绿洲》丝巾。“选用无锡丝绸,是希望通过代表中国一流水平的丝绸,来讲好中国丝绸文化的故事。”刘文迪从历史讲起,早在十九世纪末,无锡永泰丝厂生产的“金双鹿”“银双鹿”牌优质白丝就远销海外,成为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二十世纪初,民族工商业风起云涌,无锡的蚕丝产量、丝厂总数、出口量均为国内榜首,无锡也因此勇立世界潮头,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丝都”。刘文迪表示,丝绸是东方文明的传播者,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作为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使者,他们也将以更有效、更多元的方式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让无锡的丝绸故事传播更广,品牌的影响力更大。

  唤起文化交流共鸣共振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远在海外的华人华侨也能够时刻获知国内要闻大事,2014年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旅日京剧艺术家吴汝俊就一直关注着国内动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让吴汝俊倍感振奋。他认为,海外华人要紧跟祖国发展的步伐,做好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纽带,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多年来,吴汝俊把中国人崇尚和平、善良、仁爱的思想融入到艺术创作中,让不同国家的观众通过京剧这一中国传统艺术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用新京剧唤起中日文化交流的共鸣与共振。传统艺术文化也要拥抱现代智能传播,吴汝俊观察到,算法推介可以洞察用户观众的喜好,自动向用户推送信息。未来,中华文化的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及主流价值导向,也能够转化为可计算的因子,有机融入算法之中,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

  以科技创新促文化繁荣发展

  江苏是影视大省,无锡是影视文化产业重镇。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副会长、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党委书记施娟结合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十年来的运营经验,从电影与科技的融合创新角度,讲述了在现代技术赋能下,中国电影产业从依赖国外摄制团队到完全自主掌握拍摄、制作技术的影视发展之路。施娟指出,数字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核心力量。文化创新不仅需要注重内容,同样需要注重文化的表现手段和形式。当下,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AR、VR等新一代通信、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技术保障。

  科技创新驱动影视产业发展变革。“电影就是文化与科技的结晶。”施娟表示,在新一代通信技术和智能科技的驱动下,技术创新为中国电影插上了腾飞翅膀。《捉妖记》《流浪地球》《长津湖》……随着中国特效技术的提升,国产电影成为市场主体。“无锡沉淀着数字影视文化的深厚底蕴,具备极强的科技创新优势。”施娟介绍,从1987年建设央视影视基地开始,无锡便积累了产业经验;2012年,无锡建立了国家级的电影产业园,率先发展数字电影产业。当下,外景拍摄已迈向数字拍摄时代。施娟透露,无锡正全力打造现代电影工业全产业链,大力发展以数字影视为引领的数字文化产业。眼下,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数字文创园(三期)、无锡影视智能拍摄制作园(四期)都将陆续启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