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无锡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明年元旦起施行

立法“织密”社会治理“一张网”

  本报讯 对燃气安全、食品安全、聚集活动安全等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强化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困难妇女等重点人群的救助帮扶;对房屋租赁、新型网络诈骗、流动人口管理等社会关切明确相关治理规定。此外,让全社会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从村、社区到镇政府,从网格员到外卖小哥等,对基层社会治理作出全面规定……

  昨天,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无锡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解读《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立法特点,这是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第一部法规。从发布会上获悉,《条例》共7章75条,着眼推进我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紧密结合无锡实际和当前社会治理新特点新趋势,重点从公共安全保障、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基层社会治理、保障促进措施等方面作出规定,通过立法“织密”社会治理“一张网”。

  公共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条例》将公共安全置于重中之重的高度,从加强风险防范、紧盯重点行业领域监管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方面作出规定。比如,对于群众关切的燃气、食品、交通、物流等领域安全治理难题等明确具体规定,提出要开展公共安全风险动态监测,并将监测信息纳入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关注重点人群、重点事项、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的社会治理安全。据介绍,《条例》将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吸毒人员等群体的帮扶教育。同时,对社会治理过程中热点关注和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租房、预付卡、新型网络诈骗等治理过程存在的难题作出具体规定;对于眼下私人影院、密室逃脱、剧本杀、线上直播、网约服务等新业态监管制度缺失问题进一步作出了探索性规定,全面促进社会安定有序。

  《条例》还将治理的重心向下移,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在制定过程中开展了80多次调研,走进基层蹲点问询,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难点、痛点”作为立法的重点。“例如,对于基层网格员负担过重、权责不清等棘手问题,《条例》对网格的统一划分、适时调整、报送备案以及网格服务管理事项清单的制定等作出详细规定,并对专职网格员的选聘、管理等予以精细规范。”该负责人说。

  《条例》还围绕加强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个人信息保护、社会治理监测评价考核等方面作出规定,全面促进和保障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条例》将于明年元旦起施行。(孙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