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下午3时,雨后初霁,家住新吴区太湖湾科创城(新安街道)的71岁居民胡晓英来到“家门口”的大溪港湿地公园散步。公园里树木葱绿挺拔、流水清幽见底,沿健身步道走了一圈后,她停足湖畔远眺太湖,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太美了!太湖美景尽收眼底!”
胡晓英4年前搬到新安街道耘林生命公寓居住,“原本不愿意来,觉得这里离市区太远,生活不方便,现在住下不愿意走咯!”她笑着说,这里环境好、空气好,老两口身体也变得更好了,“我在家常常听到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声,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太湖,傍晚时分,远处湖水荡漾,映衬着火红的夕阳,景色美得像画一样……”
一幅幅美妙的图景,彰显出新安居民对环境、对生活的热爱。在公园里,胡晓英碰到了同在湖边散步的沈伟,“你看,这是、这是鹈鹕、这是青头潜鸭……”他打开手机分享起“鸟精灵”照片。说起家乡的变化,这位在太湖边土生土长的新安人很是自豪:“我家三代渔民,从小生活在太湖边,大溪港湿地公园的前身是一个临湖而建的渔村,我亲眼见证了这个昔日破旧荒芜的小渔村摇身变成了如今多彩美妙的生态美景。”原来的渔民退捕上岸后,组成了一支蓝藻专业打捞队伍,从太湖捕捞者变成了环境的守护者。
一湾湖水,见证了“湖湾明珠”新安的美丽模样。而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是街道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的结果。“毗邻太湖的新安,以前一直被贴着‘旧城镇’标签的乡下小镇,如今变身成处处有绿、处处有景的生态新城。”新安街道党工委书记尤伟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街道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绿色成为新安“最美底色”。持续加强科学治污,今年以来PM2.5浓度同比下降25.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升4.8个百分比,空气质量单项排名均列全市前三。持续加强沿太湖环境提升,打造“最美湖岸线”,“一河一策”精准治理,辖区25条河道年内全部完成生态修复。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精雕细琢扮靓“城市颜值”,弱电入地、路面翻新、立面粉刷……新安老街的城市风貌焕然一新。如今漫步在新安,一条条背街小巷“脱胎换骨”、一处处生态游园盈芳透绿、一弯弯河水清澈明亮……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尽享“绿色福利”。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民安居乐业的同时,这里的产业也追求“绿色”。日前,记者在朗新科技产业园“CPU空间”看到,地面上每隔几米就设有一个充电桩,屋顶上、挑檐上全部铺装太阳能光伏板,大楼玻璃幕墙是可“呼吸”的,还建有一个储能电站。这个新投用的科研办公园区致力打造成为江苏省首个零碳绿色产业示范园。据朗新科技产业园数字化架构师郑磊介绍,园区共装有88根充电桩、13000平方米光伏板,实现了绿电从生产到存储、再到消纳的“绿色循环”。目前园区新能源消费占比达84%,综合节能率65%,实现碳中和率80%。
透过绿色的朗新样本,看到了一个低碳生态的“科创名都”渐行渐近。太科园管理办副主任刘家祺说,作为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太湖湾科创城聚力打造“双碳”产业,已集聚有170余家新能源行业重点企业与研究机构,还建成全省首个“零碳能源共享e站”,更从顶层设计出发,编制了《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十四五”建设规划》等系列文件,目前已编制完成零碳科技产业园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摸清了碳排“家底”。据测算,产业园的人均碳排放强度约为无锡市的一半左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十四五”期间,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向着长三角乃至全国知名的零碳技术集聚区、产业示范区进发。(杨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