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月份牌日历

  □尚玲芳

  前几天逛了一家小店,里面都是“80后”小时候用的、玩的或是吃的东西。一眼扫过去,似乎都能勾起儿时的记忆,可仔细一看又觉得怅然若失,不过形似而已。然而,其中一款可撕式月份牌日历却吸引了我的注意。

  只见它约有十厘米长,七八厘米宽,红色的封面上印着招财进宝的财神爷。翻看里面的内容,嗬,跟我们小时候用的还真像。周一到周五是绿色的字体,周末则是红色的。除了标注公历日期,还有农历节气、当日宜忌,隔几页还有个小故事。翻着那些薄薄的纸张,我的幼年时光又浮现在眼前。

  印象中,我家的日历是高高挂在门后墙上的。爸爸在墙上钉个钉子,用细绳把月份牌吊住,每过一天就把那页日子用夹子夹起来。虽然是可撕式的,可家里人舍不得撕掉。这样一来,到年底还是厚厚一本,只是已经卷得不成样子。即便如此,也还可以给我们作草稿本或是记事本,一举两得。

  那时候的日历可是重要的“备忘录”。父母买回日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来年节气,提前安排农耕事宜,要知道“错过农时就是灾”啊。邻居家有婚丧嫁娶的,父母也会在得知确切日子后第一时间把那一页折起来做个记号。而且,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农历,“今天什么日子了?”“哦,我看过月份牌了,是芒种。”

  随着晨昏的交替流逝、父母的日日操劳,被夹起来的纸页越来越多,剩下的越来越少。爸爸每夹一页,都会感叹:“又一天过去了。”有时忙得忘记翻页,一下子夹起好几页,爸爸又会摇摇头:“日子不禁过啊!”

  我们却不以为意,只觉得日子过得太慢,恨不得每天都夹上十页八页。爸爸笑着说:“傻孩子,你们以为夹上去日子就过完了?日子是要一页一页数着过的。”幼时的我们哪懂这些,只盼着时光走得再快一点儿,日历本早日用完。因为换上新日历就意味着马上要过年了,可以美美地吃喝玩闹。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偷偷踩着凳子,把没剩多少页的日历又夹上去三四页。爸爸第二天起来后照例去翻日历,夹上一页后发现底下那页有个折角,是邻居家儿子结婚的日子。于是,他打电话给厂子请假,跑去邻居家帮忙。邻居一脸莫名其妙:“我儿子还有三四天才结婚,你现在来帮忙有点儿太早了。”

  搞了这么大一个乌龙,爸爸回来后,我免不了被大骂一顿。他说得最重的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要对日子有敬畏。”此后,小孩子绝对不可以去翻日历成了我家的“铁规”。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台历、挂历,那种老式日历越来越少了。等到智能手机问世,台历、挂历也不受宠了,岁岁年年的日子变成APP上的一个个数字,在不经意间就溜走了。

  而今忆起儿时,那一页页迎接、一页页告别的日子,充满仪式感,提醒我光阴“寸寸缕缕”,日子要“一天天数着过”,更提醒我“要对日子有敬畏”,来不得丝毫马虎。

  想到这儿,我买下了这本老式的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