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发布厅

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无锡残联:“五效”合一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亲们,这瓶秋梨膏质量不错,价格实在”“这类商品全部可以包邮的哈”……12月上旬的一天下午,梁溪区残疾人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园——星创园,肢体三级残疾的直播达人倪清蒨正在进行直播销售。一旁,两位残疾员工正紧张忙碌,调整商品品类、处理订单、备货发货。今年6月23日,星创园入驻的首个残疾人创业团队、梁溪区艺文电子商务工作室抖音直播间正式上线。倪清蒨运营的这个抖音小店,今年“双十一”,单日直播带货销售额达到了11675元。倪清蒨是星创园电商培训的首批学员,也是该区残疾人电商创业辅导的受益者。今年以来,无锡各级残联组织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陆续开展残疾人电商创业辅导、全媒体技能培训、“云”招聘等活动,赋能残疾人就业。

  创新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仅仅是全市残联组织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中国残联、省残联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残联组织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蹄疾步稳推进残联系统改革,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有效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无锡特色的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残疾人事业,是托举春天、向阳而生的事业。只有从残疾人最关心的问题、最迫切的需求,以及工作中最明显的短板、最突出的难题入手,采取精准、细致、普惠的举措,才能将实事办稳、办好、办实,以实干笃行,奋力绘就城市幸福底色……”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皖红对记者说,近年来,全市残联组织坚持效应为先,推动党建与残疾人事业融合发展;效率为重,加强残疾人就业兜底帮扶;效能为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效用为本,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效益为要,夯实残疾事业发展基础,“五效”合一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效应为先,推动党建与残疾人事业融合发展

  故事:在无锡“好轻松”盲人推拿按摩有限公司总店,盲人严三媛一直珍藏着这样一张照片:在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她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2000年,严三媛创办无锡首家盲人推拿院——“好轻松”盲人推拿按摩院。22年来,严三媛接连开设10家分店,吸纳了360余位员工,帮扶50多名盲人成功创业,服务数十万顾客。“记得是2019年,那次总书记温暖的接见,给了我巨大的力量和信心。是党对残疾人工作的正确领导,是各级残联组织的关心与帮助,让我和我的团队取得了这些成绩……”严三媛表示,2008年6月“好轻松”正式成立党支部。多年来,在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党支部在各级残联党组织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党建业务融合,开展党建创新项目。根据企业中69.8%的员工均为视力残疾人员的特点,创造性地从“再见·黑暗”“遇见·美好”“听见·光明”三个层面构建一个与黑暗形成强烈反差的“七彩视界”,打造黑暗咖啡体验馆等,为残健共融搭建平台。通过党建平台,“好轻松”与全国10多所院校合作,为近千名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的舞台。

  多年来,无锡市残联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党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建与残疾人事业融合发展。

  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切实深化残联组织“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全市残联系统稳步推进残疾人服务机构转型升级和市(县)区残联、下属事业单位改革,优化残联执行理事会班子结构,加强残疾人专门协会组织建设和残疾人专委队伍建设,落实基层残协网格化治理,推进组织建设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全市75个镇(街道)共配备专委(专干)88名,1216个村(社区)配备专委(专干)1225名,街道(镇)残联、村(社区)残协实现全覆盖。

  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原则,市残联精心打造“红梅生香”党建助残特色品牌,着力构建以助残服务阵地为基点、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专门协会为纽带、各级党组织结对单位和志愿助残资源为覆盖面的组织体系,将全市残疾人之家打造成党建助残服务阵地、扶残项目承接阵地、爱心资源集聚阵地。无锡市志愿助残联盟成立,并设立联盟党委和宜兴等地联盟党总支。

  无锡市还相继成立市盲协、肢协、聋协党支部和市精协、智协联合党支部,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别残疾人的政治引领。全市建成100家“党建助残示范点”,各地残疾人之家结对2500余个党组织和爱心助残单位,实现全市镇(街道)全覆盖。今年年初,在市委统战部的推动下,全市启动了各民主党派与各市(县)区残联 “8+8”结对共建。其中,九三学社结对经开区开展的“助力残疾人康复,共建美好社区”等项目效应明显,受到不少残疾人的好评。

  五年来,全市残联系统党建助残项目共结对党团组织和社会团体2883个,实施助残帮扶项目2304个,帮助困难残疾人73604人次。今年以来,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与18家党组织结对组建“幸福·家”党建联盟;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与19家党组织组建“甘雨·爱力量”党建联盟;无锡市志愿助残联盟已形成下辖50余个志愿助残服务分队及社会助残组织的组织架构。

  党建引领、政府兜底、党派助力、社会参与,效应为先、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无锡模式不断深化。中国残联领导对“无锡模式”予以充分肯定,并批示要求在全国残联系统推广。《中国残疾人》杂志专刊报道我市“党建引领助残”经验做法。《华夏时报》头版刊发“‘党建+助残’无锡模式”专题报道。

  效率为重,加强残疾人就业兜底帮扶

  故事:今年5月15日,全国助残日这一天,在梁溪区扬名街道“幸福嘉里”社区服务中心,摆了18年“流动阳伞”的残疾人杨江师傅非常高兴。靠着修鞋、修雨伞为生的他,终于不用四处奔波,入驻“助残幸福快车”做起了生意,还上了央视《新闻直播间》。有关部门第一时间上门服务,为他和其他九户残疾人家庭办理了工商登记,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在无锡市慈善总会、市城管局和市、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街道启动了“慈善助残幸福快车”项目,为辖区长期摆摊维持生计的残疾人家庭定制10辆四轮电动服务车。“家门口”就业,为部分因为身体、家庭原因不能离家太远的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创业途径,也为无锡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促进残疾人就业,构建起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座城市的温度,常常体现在这座城市对于困难群体的关注度和关爱度上。早在1988年,无锡市就借鉴国际先进地区经验,在全国率先引入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思路。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将残疾人就业,尤其是按比例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帮助广大残疾人就业兜底帮扶。无锡市残联持续创新残疾人就业工作,积极引导残疾人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在路径多元化、平台便捷化、服务优质化三个方面寻求突围。

  路径多元化。无锡市残联在发改委、民政、卫健委、慈善等部门或机构的通力支持下,确立发展方略,拓宽发展路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无业、失业残疾人列为就业困难对象,实施就业服务“彩虹计划”予以重点帮扶。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残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做好企业走访、政策宣讲等,落细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无锡逐步构建起按比例就业、稳定发展集中就业、重点扶持辅助性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和带动就业的多渠道就业体系,并积极探索融合就业发展模式。五年来,全市新增残疾人就业6754人,按比例就业平均人数为11663人/年,就业稳定率持续在90%以上。

  平台便捷化。全市各级残联系统紧抓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智能管理、全媒传播等新发展格局的“黄金发展期”,将提高效率放在突出位置,加速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载体建设。市残联创新残疾人就业服务流程,搭建就业助残平台,建立就业服务档案,实现精准就业帮扶,并完善“四定三包二保”(即定岗开发、定制培训、定向推荐、定期回访;包推荐、包服务、包调整;保权利平等、保就业安全)服务链条,构建起高质量就业平台。滨湖区建立全省首个区级残疾人就业服务专业化平台“圆梦就业中心”,突破15—17周岁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三学段”全链条教学模式。江阴市残联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精准对接解难题,提高残疾人就业、企业用残率。通过数字化建设,全面优化各地的线上职业教育、创业指导、盲人按摩、在职能力提升等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宜兴市残联优化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平台,提高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推行按比例补贴和超比例奖励办法,帮助残疾人群体解决疫情期间的实际困难。

  服务优质化。2020年以来,面对延宕反复的疫情形势,无锡各级残联坚持把残疾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市残联系统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指导各类残疾人服务机构,按照属地要求落实各项举措,做好各类人员“应检尽检”工作。各地积极做好入户访视服务工作,同时鼓励开展“云服务”,加强与一户多残、依老养残、重残等特殊困难残疾人的经常性联系,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沟通,积极协调社区和志愿者为他们提供急需服务。各地因地制宜出台创新服务举措,纷纷建立专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服务窗口,推行“3分钟智能就业服务圈”,为广大困难残疾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帮扶服务。今年,无锡还积极响应2022年全国民营企业招聘月,推出就业援助月服务活动,举办了6次线上、线下结合的招聘服务活动,29家企业提供了110余个岗位。

  民生是“国之大者”!只有胸怀全局,持续奋斗,努力增进民生福祉,才是执政正道。近年来,在创新探索中不断前进的无锡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无锡实践”广受关注。2019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残疾人劳动就业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服务无锡实践研讨会、2020年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无锡现场观摩会、2020年第二届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研讨会等会议相继在无锡召开。新吴区残联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称号。宜兴市爱德培训学校、无锡市博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梁溪区残疾人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园(星创园)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称号。

  效能为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故事:5年前,家住新吴区的许先生因一次意外事故造成脑梗,导致右半身瘫痪,虽然自己进行了一些锻炼,但身体恢复得不够理想。去年春天,他听说新吴区残联组织医生上门做康复训练,立刻向社区提出了申请。不久,新吴区康复医院医生唐佳琦成为了许先生的理疗医生,多次为其上门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老许的康复效果突出,“现在右手已经可以开水龙头了。”如今的许先生,每天都会下楼进行锻炼,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新吴区残联推出居家助残康复托养服务模式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已有500多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到了该服务。这一服务涵盖肢体康复、智力康复、精神康复、居家护理、推拿理疗等。残联还建立服务全流程动态监管机制,开发“残疾人康复托养智慧平台”和微信助残小程序,保证了服务频次、时长及质量。众多残疾人家庭表示,这一服务模式接地气、有实效,照护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基层党组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助残志愿者四方力量不断汇聚,残疾人社会保障得到全面完善。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在财政经费、福利保障、教育就业、康复托养、文化体育、法律援助等方面全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助力残疾人保障由“保基本”向“美好生活”转变,让残疾人生活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2022年,市政府残工委印发《无锡市“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为今后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定方向、明任务、聚合力。

  市民政局持续做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审核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有25227名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2849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3523名困难残疾人享受低保。市卫健委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纳入基本医疗服务卫生体系和基层卫生服务内容,优先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实施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市残联制定《无锡市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方案》,补齐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理赔标准、保险项目不统一、不平衡的短板,提高残疾人及其家庭抵御风险能力。重度残疾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由政府托底保障,参保率达100%。

  教育、民政、财政、人社、卫健、残联等部门建立联合评估机制,改进对康复机构服务评估办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位居全国前列,成立无锡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评估鉴定中心,市区共建残疾人辅具适配体验服务(馆)展示中心,创建社区康复服务省级示范点15个和市级示范点20个。残疾人口康复需求筛出率达99%以上,政策范围内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100%,有需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覆盖率达100%。

  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协同推进低收入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市已建成180个“残疾人之家”,实现镇(街道)级机构全覆盖,每天日间照料残疾人4000余名,其中参加辅助性就业2500余名,并开展工疗、农疗、心疗等康复服务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质量。持续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民生实事,市财政局、市残联联合印发《无锡市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提高了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标准,目前共有5337名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作为全国残疾人托养服务实习培训基地,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精神残疾人和成人孤独症托养服务,完成中国残联关于“精神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组织形式及效果”的研究课题。

  效用为本,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故事:家住城郊的小月月是一名孤独症儿童。不久前,她来到今年2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的彩虹桥幼儿园(无锡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令她欣喜的是,这儿配备了一个装满图卡等教育玩具的收纳柜。这个奇特的柜子,其实就是为孤独症儿童按不同操练项目设计的“个人工作系统”,可以帮助他们通过分步骤的教育图解和配对操作,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互动交流的基础。无锡市彩虹桥幼儿园,是无锡市民生工程的重点项目,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赴建设工地检查指导,为工程顺利建成“保驾护航”。如今,项目首期建筑面积达7600平方米,拥有测听室、科学发现室、烘焙室、乐高室、理疗室等,各项软、硬件综合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

  将关爱残疾儿童,作为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高品质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无锡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积极推动融合教育,彩虹桥幼儿园探索幼小衔接融合教育实践经验入选《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残疾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相继组建了盲人艺术团、聋人篮球队、青少年棒球队、肢残人宣讲团,“乐之夜”广场文艺、“937”爱分享、残疾人康复体育“三进服务”等既惠及残疾人及其家庭,也很好地推动了残健共融。深化残疾人证核发管理“放管服”改革,优化评残服务流程,下放审批权限,实现“跨省通办”。市教育局将残疾学生纳入困难救助对象,市残联联合无锡开放大学建立残疾人教育学院,开设了全程免费的各学历层次专业课程,帮助残疾人圆大学梦。无锡还率先实施残疾学生从学前到大学全过程免费教育,发放残疾学生、低保和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子女教育专项补助。

  持续健全残疾人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下,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建设被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修订出台《无锡市“残疾人之家”基本公共服务评估办法》,印发《无锡市“残疾人之家”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无锡市“残疾人之家”等级评定办法》,结合党建助残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创建和心灵家园、康复服务示范点建设,全市残疾人之家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切实提升服务质效,努力打造成为残疾人家门口的“康复训练+日间照料+就业创业+文体活动+政策宣传”一体化服务平台。

  促进残疾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无锡推进残疾人体育融入国家全民健身发展大局,广泛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北京冬残奥会上,无锡优秀残疾人和残疾人运动员代表分别作为火炬手和执旗手惊艳亮相。姚娟、盛玉红、龚彬、谈燕华、曹旖琦、许正清等一大批残疾人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场争金夺银,挥洒汗水,为家乡人民增光添彩,成为无锡的骄傲。“十三五”期间,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共获得省级以上金牌128枚,位居全省前列,今年省残运会我市又获得了金牌数第一的好成绩。

  此外,无锡市各地还大力提升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全面落实《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标准》,拓展残疾人自助、互助等康复服务。

  效益为要,夯实残疾事业发展基础

  故事:位于滨湖区的工装自控工程(无锡)有限公司,有一位听力残疾的员工名叫单大家。毕业于南京金陵科技学院、今年年初刚刚入职的单大家,工作非常刻苦,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日前,她创新工作流程,有效提高了流水线作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能,获得公司各层的充分肯定。单大家是工装自控多年持续开展有技能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的受益者。近年来,滨湖区以“企业家助残联盟”为平台,广泛动员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到残疾人事业中来。滨湖区残联与工装自控创新开发残疾人实训项目,以企业现有人员、场所、设备和专业岗位为依托。该项目面向市区范围内适宜参与社会竞争性就业的轻度肢体和听力言语残疾人群,旨在辐射带动并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和水平,实现三赢——残疾人受益、企业获益、实训基地得益。

  目前无锡市有各类残疾人近30万,其中,持证残疾人9.5万,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占持证残疾人总数的41%。随着新型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在新经济下催生的新产业、新行业,对基层残疾人就业提出了新要求,也赋予了各地残联更多的创新空间。为更好地服务残疾人就业,市残联积极探索残疾人新就业形态的“孵化群”模式,通过复合式、多元化就业创业培训,为残疾人提供新职业、新业态就业技能培训服务,力图破解当前制约新就业形态领域残疾人就业的突出问题。无锡市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成立全市志愿助残联盟、就业助残联盟、外企党建助残联盟、锡商助残联盟等,构筑残疾人就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市残联以志愿助残联盟为平台,创新社会参与模式。无锡联通推出首款听障人士无障碍通信产品,解决了聋人接打电话的需求痛点;无锡移动推出盲人“科技眼”,成为物联网技术在扶残助残领域的一项创新探索,央视多栏目进行报道;无锡电信开展残健共融赛事,推出“助残服务包”;市卫健委开展“手语助医”民生实事项目,在市人民医院开启首家聋人就医绿色通道等。

  创新实践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全市各地积极宣传《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通过市人大代表提案、投放无障碍知识科普小视频、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努力推动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市住建局、市大数据局等部门积极推动无障碍建设,无障碍地图开发项目入选“第16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宜兴市白塔村获评“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村”,宜兴市革新村、大生村获评“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村”。市残联会同大数据局、市公交集团、市地铁集团共同实施残疾人出行无障碍数字场景建设,方便残疾人出行需求。市残联、市财政局联合出台《无锡市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将补贴标准提高到8000元/户,五年来累计完成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665户。全面加强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建设“智慧残联”项目,该项目被列入中国残联、省残联信息化建设重点发展项目和无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市残联被中国残联列为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建设全国试点。

  积极推进数字化生活服务场景建设,提升残疾人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依托“灵锡”App打造残疾人服务专区,与智慧残联系统无缝对接,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浏览菜单式体验,实现在线康复、教育、社会保障、托养等服务申请。搭建“便利出行无障碍”,全市持证残疾人可通过“灵锡”App在线领取电子残疾人证,实现“亮证出行”。同时,优化无障碍地图,对全市重点公共场所内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标注和展示,帮助残疾人及时了解周边无障碍设施。(薛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