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洁
在一批高科技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蜕变的日子里,无锡不断创新科技金融模式,以形式多样的服务和产品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助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据市科技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我市发放科技风险补偿贷款91.42亿元,获贷金额同比增长18.01%,获贷企业达到1576家,全年发放科技风险补偿贷款有望首次突破100亿元。多年间,根植于无锡这片沃土上的科技型企业,实践出了一条“科技金融助力发展,科技创新永不停歇”的新路径。
“资”润企业
持续释放创新动能
“我们马上要扩产能,这笔贷款来得很及时,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惠山区一家设备制造企业上月获得500万元市级科技风险补偿贷款(“锡科贷”)。获得支持的重要因素是这家企业拥有多项国内领先的核心专利技术,而这一款项的到账,更将推动企业加快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成”。企业负责人表示,此番扩产能,预计全部投产后年销售额将从现有的1.5亿元增加到3亿元左右。
“贷”动金融活水,助力“知产”变“资产”,科技金融的力量正在持续助力科技创新型企业释放创新动能。据悉,全市历年累计发放科技风险补偿贷款414.03亿元,入库企业2638家,获贷企业2434家。同时,我市科技信贷合作银行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16家省市合作科技风险补偿贷款(“苏科贷”)合作银行、5家市级业务(“锡科贷”)合作银行。其中,我市与江苏省合作的“苏科贷”连续五年获评省“苏科贷”优秀(A类)合作地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奥特维、卓胜微、德林海、航亚科技……多年间,一批科技型企业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筑渠引流”的金融支持下打破资金瓶颈,实现快速成长、迅猛发展,多家企业跑出了上市“加速度”。仅江苏银行,就一路扶持了10余家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疏通堵点
不看抵押主要看技术市场团队
“一般的银行贷款利率高,还要有资金流水、抵押物,初创企业很难达到要求,科技贷款就像为我们量身打造一样,可有效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不少初创期科技企业负责人对此感受明显。从另一个角度看,近年来银行业融资服务的思路也随科创企业实际需求正变得灵活起来。
对银行来说,加码科技金融是一场审慎与创新的平衡术。承接了全市近一半“锡科贷”业务的江苏银行,当前在科技信贷上已形成独立体系,并组建了研究产业的“行业小专家”团队。“不看抵押,主要是看技术、看市场、看团队。”江苏银行无锡分行科技金融相关负责人介绍,银行会从产业体系、准入门槛、风险把控、未来前景等多方面形成审核标准,鉴定企业硬科技成色究竟几何。农业银行无锡分行与第三方公司合作上线科创企业能力评价系统,针对科创企业进行打分评价排名,并根据系统产生的企业知识产权分析报告,全面评价企业的科创能力和经营实力,助力银行更有针对性地为科创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金融活水快速流入科创土壤,少不了政府的扶持。这方面,无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简要回溯下:2009年,无锡就设立了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补偿合作银行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时发生的贷款损失,鼓励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013年,无锡正式出台《无锡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办法》,整合建立了近2亿元的市区合作风险补偿资金池。2016年起,无锡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资金整合纳入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目前,推动优质科技金融资源向科创载体集聚,成为探索的重点。市科技局相关人士介绍,本月我市将举行科技金融进科创载体专场活动,明年活动将全面铺开,并建立科技金融工作站等工作机制,进一步为创新型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精准出新
做科技就是做未来
目前,多家银行正积极与市科技部门对接,围绕企业金融需求,探索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差异化金融方案。
“做科技就是做未来”已经成为一种根植于银行的科技金融核心理念。今年以来,江苏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推出了“专精特新专项贷”产品,在部分银行的申请对象中,雏鹰、瞪羚、准独角兽培育库企业都被纳入。此外,“揭榜挂帅”技术转移专项金融服务、“投融贷”产品升级版等科技金融产品都在推陈出新,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无锡某科技有限公司存在成立时间短、轻资产、销售与贷款规模不匹配等融资难点,较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而能否获得更多融资已成为企业向成长期跃变的关键因素。基于公司愿意出让部分股份期权以获得融资,并期望引入股权投资机构的前提下,该企业成功与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在20天内获得了银行发放的研发增产资金,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两个月后,企业获得无锡创新创业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投资款500万元。
“投”与“贷”的联动,互促创新。据悉,江苏银行今年通过积极构建个性化产品体系已新拓科技型中小企业230户,新增授信8.4亿元。宁波银行无锡分行今年以来针对科技型企业投放的84笔共计4.99亿元的免息贷款中,优质科技型、科创类企业占到71笔,合计金额3.99亿元。“我们还将根据不同客户做应用场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给到不同的支持标准。”有银行业内人士称,下阶段,银行将通过研究客群特征来研发并推出适应不同需求的金融产品,让支持更加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