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一所涵养在童谣声中的小学

师生人人参与,校园充满童趣

  童谣润童心,童心盈童年。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三小学就是一所在童谣声中成长的学校。“冬雪融化,那便是春;蛙声未鸣,那便是春;草芽尖尖,那便是春……”这是省锡实三小2021级(7)班学生王祯的自创童诗《春》。前不久,包括王祯在内的多名学生的童诗被印到了学校“心灵驿站”外的装饰柱上,成为校园文化环境布置的一部分。

  以童谣为起点,学校教学走出特色之路

  如何定义省锡实三小的教学特色?这是副校长万咏梅去年暑假期间就开始思考的问题。从《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中,万咏梅找到了共鸣。“书中提到能够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的是音乐和阅读的滋养,所以我们跟一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在一开学就带学生一起读儿歌、听音乐,引导学生养成天天读儿歌的习惯。”

  童谣文字简短,内容包罗万象。省锡实三小的老师们对比了市场上的许多儿歌图书版本,选定了两本作为教材。去年上学期学校推荐读的是《365夜儿歌》,下学期根据部编版教材的推荐,选择了《读读童谣和儿歌》系列读本作为校本拓展读物。

  读物定了,如何读?校长带头上好童谣课。“老师们一开始不会上诵读课,我就自告奋勇上给大家看。”万咏梅提到,过去一年来,校长钱红雨和她听了所有老师的课,发现问题及时给出课堂诊断报告,一起寻找教学良策。语文老师遇到教学难点,万咏梅也会亲自示范,有时会为老师们请到校外的专家、老师前来指导。

  “学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并且热爱读书、写作、表达、思考。”万咏梅表示,通过读书,学生能获得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新鲜活泼的语言。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从童谣中汲取营养,打下基础,再合适不过。如今,不仅仅是语文,省锡实三小多门学科都有童谣元素的融入,学生拥有了充满童趣的课堂,这与校长、老师们沉浸式参与和推进儿歌教学分不开。

  晨诵、午读、暮省,校园中传出童谣声

  “雪花,冰花,蜡梅花。喜鹊飞来叫喳喳……”每天早晨唤醒省锡实三小的是师生吟诵童谣的声音。“童谣中有诗心、童心和真心,童谣和儿童都很可爱。”万咏梅笑言,若是学生都喜欢读儿歌,校园也会变得可爱明朗。如今,晨诵、午读、暮省,童谣成为省锡实三小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参与者。

  读童谣,不仅仅因为童谣能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诵读中得到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更为了优秀童谣里藏着的许多道理和做事方式。“用读童谣这种柔软的方式让学生们懂得道理,而不是用生硬的说教方式告诉他们。”万咏梅说。

  童谣成为了省锡实三小开启学生阅读大门的钥匙,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之乐深入童心,又彰显了校园文化和学校特色。师生午后共读书,已经是省锡实三小的温暖场景之一。共读方式和内容都很自由。学生可以听老师范读、自己读,也可以和朋友一起读。他们能介绍近期在看的书,分享喜欢的段落,也能说说最喜欢的主人公。阅读成为师生和学生间愉快交流的纽带。

  “《365夜儿歌》和《读读童谣和儿歌》这两套书,图文结合,内容丰富多彩,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些儿歌还是我小时候就读过且流传至今的,那我就会跟孩子分享妈妈小时候读这些儿歌的场景和心情。”读童谣在省锡实三小的家长间也“流行”起来。不少家长接受采访时表示,童谣拉近了自己和孩子的距离,在孩子好奇的眼神和询问中,他们度过了愉快的亲子时光。

  师生在童谣中感受美好

  “小鸭子在水上画了条线,长长的,直直的,从这头儿到那头儿。水面分成了两半,一半冬天,一半春天。”省锡实三小石若翡在课堂上自创的一首童谣惊艳了学校老师,她还为自己的童谣配了插图。今年四月中旬,学校开展童谣征集活动,希望通过师生共创和亲子合作,一起创编童谣。“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在他们的眼中,一草一木、一花一蝶,乃至世界万物都有生命、会说话、懂感情。”万咏梅说。

  以学生的童谣和插图为内容,省锡实三小在今年国际儿童节给了全校学生一份特殊的礼物——定制明信片。“学校的文创产品必须带有学校的教育印记,这样才有意义、有价值。”钱红雨告诉记者,学校精选了33首童诗和插画印制明信片,并加入三张空白明信片,让作品没有被选上的孩子也有机会参与,呼应学校“每个人都闪闪发光”的办学宗旨。

  在惠山区的“百灵鸟”比赛中,省锡实三小将儿歌表演纳入比赛项目。虽然取得奖项有难度,但学校希望节目是学生能胜任并且喜欢的。最终学生的表演虽然稚嫩,却远远超出预期。

  2021年年末,省锡实三小举办首次校园汇演。钱红雨强调要人人参与,不仅是每个学生,还有每名老师。师生自定主题,在《365夜儿歌》中选择相关的儿歌,以诵读、表演等多样形式传诵、演绎。汇演当天,校长、老师与学生成为了“同龄人”,他们共同唱跳,做起幼时的游戏,童谣声中满是欢笑和幸福。“童心、童年都藏在童谣里。”钱红雨说,希望在省锡实三小的师生都能在童谣声中成为闪闪发光的人。(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