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有哪些鱼、数量多少?水生生物群落是否合理?还能容纳多少鱼?

蠡湖渔业资源监测性捕捞启动

  本报讯 昨日,在宝界公园游船码头,10艘渔船缓缓驶入蠡湖,开展渔业资源监测性捕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生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徐东坡介绍,此次是对蠡湖全水域的渔业资源精准摸底,时间将持续至明年1月3日,为期20天。后续将就渔业资源、多样性保护和科学利用提出“蠡湖方案”。

  “保障蠡湖水环境质量,并非只管住岸上的污染就好。水清、水体生物群落结构合理,蠡湖的‘健康’才是可持续的。”徐东坡说。2007年—2010年,我市实施“净水渔业”技术对蠡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共放流鲢鱼、鳙鱼200余吨。鱼类摄食各种浮游动植物,也就将氮、磷等营养盐类富集到体内。2009年、2010年,我市进行2次鲢、鳙捕捞,总捕捞量约为450吨,相当于从湖体带出氮13.6吨、磷3.64吨。这样,水体提高了自净能力,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修复水生生态系统。蠡湖水质和2007年相比,2010年总氮下降了77%、总磷下降了48%,均已达Ⅲ类水标准;4年内,湖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了11.3%,湖泊富营养状态逐年好转。

  现场看到,宽阔的湖面上,一艘艘渔船从东往西行驶,渔网从船尾滑下后随着沉入水里。徐东坡介绍,根据蠡湖水域生境和鱼类资源特点,这次作业渔具主要为网目大于3厘米的赶网。一组在百米高喷水域实施作业,时间约一周;另一组从金城湾大剧院水域往宝界桥方向赶网,待第一组完成百米高喷水域作业后,再从犊山节制闸往宝界桥方向赶网,最后形成合围。由于季节原因和赶网不能有效捕捞鲤鱼等在水体下层活动的鱼类,渔民还以丝网或矮踏网等网具辅助作业。

  整个监测性捕捞按“抓大放小”实施。如鲢鱼、鳙鱼只有每条重量不低于3千克的才能被捕捞上岸,小于限定捕捞规格的渔获物都要重新放归至蠡湖。市渔政执法监督支队对监测性捕捞进行全程监督。

  在一艘渔船上,几名工作人员利用抓斗式采泥器采集底泥,利用采水器采集水样后装入瓶子后放入蓝色的箱子里。工作人员介绍,这采集的是水体饵料生物样品,之后将在实验室里用显微镜鉴定水体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等。监测人员还将对捕捞上来的鱼做好调查和捕捞记录,对鱼类种类、重量和尾数等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这样的监测性捕捞,就可了解蠡湖里有哪些鱼、数量多少,现有水生生物群落是否合理,后续还能容纳多少鱼等,为以后实施以渔净水打好基础。徐东坡说,由于湖泊渔业资源有自身替代性、游动性、资源量的波动性等特点,需长期持续开展监测,才能更好地反映渔业资源量及变动趋势,以便于实施科学有效的措施精心呵护蠡湖生物群落。(朱雪霞 文/刘芳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