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作为国家“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将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持续增强职业教育适用性,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快建设职业本科专业,争创职业本科大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
■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评估联动机制,对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学徒制”、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把人才层次的高等性、知识结构的职业性、人才培养的技能性、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创新能力的突破性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培养更具职业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按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构建关键环节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开放共享实验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心、智能网络教学空间等,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真实性、专业性、科学性。
培育具有内驱力、引领性的职教校园文化。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历史传承,坚持价值引领、育人导向、特色发展、守正创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构建以党建文化为引领,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核心,以骨干文化为载体,以特色文化为重点,以制度文化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校园文化体系,不断深化具有职业特色、商院特征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学校的发展历史、奋斗历程,全面阐释商院精神的深刻内涵,引导师生坚定文化自信,爱党、爱国、爱校。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依托高水平专业群加快建设职业本科专业。大力实施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筑峰行动”,以打造数字商业人才培养高地为牵引,全力构筑国家“双高计划”市场营销专业群高峰优势,为设置职业本科专业奠定基础。全面总结与本科院校开展分段培养、联合培养的办学经验,完善建设职业本科专业的实施方案,系统谋划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实践路径、考核标准等建设计划,加快编写适合职业本科教学实际的工作手册式教材、活页式教材。
优化调整专业布局。围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聚焦数字经济带来的“商业转型”和“商科创新”,主动对接无锡经济社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用数字化思维系统谋划和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持续推动专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产业与教育、职业与专业、岗位与就业紧密对接。完善考核机制,突出专业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示度和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构建过程监测与动态调整机制,建设专业发展动态监测平台,实现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与专业调整的及时性相统一。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完善校企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完善专任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推动校企双向人才的互培互聘互用,提升教师的技术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加强技能大师、工匠大师等高层次人才的引培力度,建设创新型教学建设项目团队,赋予团队带头人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推动协同解决行业企业技术难题,共同承担职业教育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破除“五唯”倾向,进一步完善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制度,着力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核心能力。
■坚持产教融合特色办学
完善高水平产教融合体系。始终把产教融合作为加快建设本科职业教育的核心立足点,坚持创新驱动、前瞻布局,瞄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裂变升级趋势,大力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新商科人才培养要求的产教融合制度,形成更具竞争力、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产教融合成果。按照分类化布局、项目化管理、谱系化打造、过程化指导、长效化推进的思路,推动在产教融合的机制、方式、路径上突破创新、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全国商贸职教集团和江苏商贸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积极探索符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特点的产教融合新机制,加快形成更具普适性的集团化办学成果。
拓展高层次校企合作成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推动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实训实习平台和教师培养基地,着力扩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空间。不断丰富校企合作领域,在人才培养方案、教材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训环境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培养质量监管、技能竞赛组织、就业创业渠道等方面加快深度合作,构建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共同体。以校企共建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建设为依托,推动中国标准的职业教育资源、课程走出去,打造本科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新标杆和新模板,不断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增强服务型科研创新能力。牢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责任担当,依托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商业智能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数字商业发展研究协同创新基地、江苏省商业智能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平台,加快建设新商业技术攻关协同创新平台、商业研究智库平台、数字商业应用技术服务平台、数字商业创新创业平台。加强与行业及地方领军企业、高水平研究机构协同联动,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团队,主动承担一批重点项目,产出一批可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高质量创新成果。
(作者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